请解释 lengths = [] uper = decisionvariables[0][1] low = decisionvariables[0][0] res = fsolve(lambda x: ((uper - low) / delta - 2 ** x + 1), 6) length0 = int(np.ceil(res[0])) res = fsolve(lambda x: ((uper - low) / delta - 2 ** x + 1), 2) length1 = int(np.ceil(res[0])) res = fsolve(lambda x: ((uper - low) / delta - 2 ** x + 1), 2) length2 = int(np.ceil(res[0])) res = fsolve(lambda x: ((uper - low) / delta - 2 ** x + 1), 1) length3= int(np.ceil(res[0])) lengths.append(length0) lengths.append(length1) lengths.append(length2) lengths.append(length3) return lengths,length0,length1,length2,length3
时间: 2023-05-26 10:05:50 浏览: 144
这段代码的目的是计算一个数值范围内需要用到的二进制位数。其中:
- lengths = []:创建一个空的列表来存储计算得到的二进制位数。
- uper = decisionvariables[0][1],low = decisionvariables[0][0]:从给定的决策变量范围中提取出最小值和最大值。
- fsolve:用于求解方程的函数,可以根据传入的函数和初始值求出方程的解。这里使用了四次 fsolve,每次求解一个方程,用于计算不同范围内二进制位数的个数。
- lambda x: ((uper - low) / delta - 2 ** x 1):这是一个匿名函数,其中 uper 和 low 是控制变量的上下限,delta 是粒子群算法中的一个控制参数,2 ** x-1 就是二进制位数。该函数的目的是将 (uper - low) / delta 与 2 ** x-1 相比较,从而求出一定范围内所需的二进制位数。
- int(np.ceil(res[0])):np.ceil 函数用于向上取整,得到的结果转换成整数并存储到对应的变量中。最终将四个变量作为元素添加到 lengths 列表中,并返回该列表和四个变量。
相关问题
function c = LZ_compute(data) % Compute Lempel-Ziv complexity of input data n = length(data); blocks = 1; lengths = 1; for len = 2:n for i = 1:n-len+1 block = data(i:i+len-1); if ~any(strcmp(block, data(1:i-1))) blocks = blocks + 1; end end lengths = lengths + len-1; end c = blocks * lengths / n^2; end
这是一个 MATLAB 函数,用于计算输入数据的Lempel-Ziv复杂度。其计算过程如下:
1. 初始化块数 `blocks` 和块长度 `lengths` 均为1。
2. 对于每个子串长度 `len`,从第一个字符开始,获取长度为 `len` 的子串,并判断该子串是否在前面的子串中出现过。
3. 如果该子串未在前面的子串中出现过,则块数 `blocks` 加1。
4. 累加块长度 `lengths` 的值,每次增加 `len-1`。
5. 重复2-4步,直到遍历完成整个字符串。
6. 计算LZ复杂度 `c`,公式为 `c = blocks * lengths / n^2`,其中 `n` 为输入数据的长度。
这个函数的实现与先前提供的 Python 代码实现类似,都是采用了遍历字符串的方式,查找前面的子串并计算LZ复杂度。不同的是,该 MATLAB 函数在计算过程中先统计块数和块长度,最后再计算LZ复杂度,而 Python 代码则在遍历过程中直接计算LZ复杂度。
解读代码:avg_shortest_path_lengths = {} for node in G.nodes: lengths = nx.single_source_shortest_path_length(G, node) total_length = sum(lengths.values()) avg_shortest_path_length = total_length / len(lengths) avg_shortest_path_lengths[node] = avg_shortest_path_length sorted_keys = sorted(avg_shortest_path_lengths.keys())
这段代码是用于计算图 G 中每个节点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并按照节点名称进行排序。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 首先定义一个空字典 avg_shortest_path_lengths,用于存储每个节点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
2. 然后遍历图 G 中的每个节点,使用 networkx 库中的 single_source_shortest_path_length 方法来计算以该节点为起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并将其存储在 lengths 字典中。
3. 计算 lengths 字典中所有值的总和 total_length,并计算出以该节点为起点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 avg_shortest_path_length。
4. 将该节点和其对应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存储在 avg_shortest_path_lengths 字典中。
5. 遍历完所有节点后,按照节点名称进行排序,将排序后的节点名称存储在 sorted_keys 列表中。
6. 最终得到了每个节点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并按照节点名称进行了排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