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B)| e 构造该拓广文法的LR(0)项目集规范族C;判断该文法是否为SLR(1)文法,说明理由。
时间: 2023-06-18 17:03:40 浏览: 228
首先将该拓广文法表示为如下形式:
```
S' -> B
B -> B(B) | ε
```
对该文法构造LR(0)项目集规范族C:
```
I0:
S' -> .B
I1:
S' -> B.
B -> .B(B)
B -> .
I2:
B -> B(.B)
B -> .B(B)
B -> .
I3:
B -> B(B.)
```
接下来,我们需要判断该文法是否为SLR(1)文法。SLR(1)文法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对于每个文法符号,在任何一个项目集中,其follow集中的符号与该文法符号的lookahead集中的符号没有交集;
2. 对于任何一个规约项 A -> α,如果存在两个不同的终结符号 a 和 b,使得a ∈ follow(A) 且 b ∈ follow(A),则必须满足 FIRST(αa) ∩ FIRST(αb) = ∅。
对于条件1,我们观察上面的LR(0)项目集规范族C,发现对于B这个文法符号,它在I2的lookahead集合中有"(",而在I3的lookahead集合中有")",两个集合有交集,因此该文法不是SLR(1)文法。
因此,该文法不是SLR(1)文法。
相关问题
已知文法G(S):S → aS | bS | a (1)构造拓广文法G¢; (2)构造拓广文法G ¢的LR(0)项目集规范族; (3)构造识别文法所有活前缀的DFA; (4)构造其SLR分析表,并判断该文法是否是SLR(1)文法。
好的,我会根据您的要求回答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已知文法G(S):S → aS | bS | a,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一个新的文法符号S'和将原始文法的开始符号S替换为S'的方式构造拓广文法G'如下:
G'(S'):
S' → S
S → aS | bS | a
对于第二个问题,构造拓广文法G'的LR(0)项目集规范族如下:
I0:
S' → ·S
S → ·aS, a
S → ·bS, b
S → ·a, a
I1:
S' → S·, $
S → aS·, a
S → bS·, b
S → a·, a
对于第三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将LR(0)项目集规范族转换为DFA的方式来构造识别文法所有活前缀的DFA。具体转换方法可以使用诸如SLR(1)文法自动机、LR(1)文法自动机、LALR(1)文法自动机等算法。由于SLR(1)文法自动机比较简单,因此这里我们使用SLR(1)文法自动机进行转换,得到如下DFA:
State | S | a | b | $
--------|-----|-----|-----|----
0 | s1 | s2 | s3 |
1 | | | | acc
2 | s1 | s2 | s3 |
3 | r3 | r3 | r3 |
其中,s表示shift移进状态,r表示reduce规约状态,acc表示接受状态。
最后,对于第四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使用SLR(1)分析表来判断该文法是否是SLR(1)文法。具体建立SLR(1)分析表的步骤如下:
1. 构造该文法的DFA,并为每个状态构建Action和Goto表;
2. 对于每个状态,计算它们对应的Action和Goto表的集合,并将它们合并;
3. 如果合并后的集合中有任何冲突(即在同一状态的Action集合中既有移进操作又有规约操作,或者在同一状态的Goto集合中有重复的项),则该文法不是SLR(1)文法;
4. 如果合并后的集合中没有冲突,则该文法是SLR(1)文法。
基于上述步骤,我们得到该文法的SLR(1)分析表如下:
State | a | b | $ | S | S'
------|-----|-----|----|----|-----
0 | s2 | s3 | | 1 |
1 | | |acc | |
2 | s2 | s3 | | 1 |
3 | r3 | r3 | | |
由于该文法的SLR(1)分析表中没有冲突项,因此该文法是SLR(1)文法。
某语言的拓广文法G′为: S′→S ;S → Db|B; D → d|ε ;B → Ba|ε (1)为这个文法构造LR(0)项目的DFA (2)证明该文法不是LR(0)文法而是SLR(1)文法。 (3)构造该文法的SLR(1)分析表
1. 构造LR(0)项目的DFA如下:
| I | 项目集 | ACTION | GOTO |
|:---:|:----------:|:--------------:|:-----------:|
| 0 | S' -> .S | | 1 |
| 1 | S' -> S. | acc | |
| 2 | S -> .Db | | 3 |
| 3 | S -> .B | | 4 / 5 |
| 4 | B -> .Ba | | 6 |
| 5 | B -> . | r2 / r1 | |
| 6 | B -> Ba. | r2 / r1 | |
| 7 | D -> .d | r4 / r3 | |
| 8 | D -> . | r4 / r3 | |
2. 首先,考虑该文法为LR(0)文法的证明。对于任何一个LR(0)文法,在其DFA中,如果存在一条形如X -> α.Bβ的项目(其中B为非终结符),那么必须满足:对于B的任何一个后继符号b,都有一个项目X -> αB.β,即B的“归约-移进”冲突必须被解决。然而,在上述DFA中,状态5和状态6都存在这样的冲突,因为在这两个状态下,后继符号集合中都包含了{a, $},而无法确定应该进行移进还是归约。因此,该文法不是LR(0)文法。
但是,我们可以使用SLR(1)分析表来分析该文法。由于该文法的所有冲突都发生在状态5和状态6中,因此我们只需要解决这两个状态的冲突即可。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对状态5和状态6分别构造出其SLR(1)的向前看符号集合:
- 对于状态5,后继符号集合为{a, $},因此我们需要考虑B -> ε和B -> Ba两个产生式。对于B -> ε,其Follow集合为{a, $},因此我们将{a, $}作为向前看符号;对于B -> Ba,其Follow集合为{a, $},而B -> Ba并不能被规约到状态5,因此我们不需要考虑该产生式。因此,状态5的向前看符号集合为{a, $}。
- 对于状态6,后继符号集合仍然为{a, $},因此我们需要考虑B -> ε和B -> Ba两个产生式。对于B -> ε,其Follow集合为{a, $},因此我们将{a, $}作为向前看符号;对于B -> Ba,我们将{a}作为向前看符号,因为状态6只有在遇到a时才能进行移进操作。因此,状态6的向前看符号集合为{a}。
最终,该文法的SLR(1)分析表如下:
| 状态 | ACTION(d) | ACTION(a) | ACTION($) | GOTO(B) | GOTO(D) | GOTO(S) |
|:------:|:-----------:|:----------:|:----------:|:--------:|:--------:|:--------:|
| 0 | | s1 | | 2 | | |
| 1 | | | | | | |
| 2 | s7 | | r3 | | 8 | 3 |
| 3 | r2 | | r2 | | | |
| 4 | | | acc | | | |
| 5 | r1 | s6 | r1 | | | |
| 6 | | | r2 | | | |
| 7 | r4 | | r4 | | | |
| 8 | | | r3 | | | |
其中,s表示移进操作,r表示归约操作,acc表示接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