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hift = np.fft.fftshift(f)
时间: 2024-01-22 21:02:53 浏览: 144
这行代码是将傅里叶变换的结果做了一个中心化操作,即将直流分量移到频谱中心。通常在可视化频谱图像时使用,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频谱信息。具体来说,这行代码将傅里叶变换的结果f做了一个fftshift操作,即将f的前半部分移动到f的后半部分,将f的后半部分移动到f的前半部分,这样就可以将频谱的中心点移到f的中间位置,方便后续的处理和可视化。
相关问题
f = np.fft.fft2(img) fshift = np.fft.fftshift(f)什么意思
这两行代码是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的核心代码,下面我来简单解释一下。
在图像处理中,傅里叶变换被广泛应用于频域滤波、图像增强、图像压缩等方面。傅里叶变换可以将一个时域信号(如图像)转换为其频域表示,用于分析其频率成分。具体来说,对于一个二维图像 $f(x,y)$,其傅里叶变换为 $F(u,v)$,公式如下:
$$F(u,v)=\sum_{x=0}^{M-1}\sum_{y=0}^{N-1}f(x,y)e^{-j2\pi(\frac{ux}{M}+\frac{vy}{N})}$$
其中,$M$ 和 $N$ 分别是图像的宽和高,$u$ 和 $v$ 分别是频率域的横、纵坐标。
具体到代码实现中,`np.fft.fft2()` 函数可以对二维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其返回值是一个复数数组,表示图像的频域表示。而 `np.fft.fftshift()` 函数则是将频域中的直流分量移到频谱的中心,以便于后续的滤波操作。这两个函数的作用可以用下面的代码来展示:
```python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 读取图像
img = cv2.imread('image.jpg',0)
# 进行傅里叶变换
f = np.fft.fft2(img)
# 频域中直流分量的位置在左上角,移动到中心位置
fshift = np.fft.fftshift(f)
# 显示结果
plt.subplot(121),plt.imshow(img, cmap = 'gray')
plt.title('Input Image'),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ubplot(122),plt.imshow(np.log(1+np.abs(fshift)), cmap = 'gray')
plt.title('Magnitude Spectrum'),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how()
```
运行上述代码,可以得到如下的结果:
![image](https://img-blog.csdn.net/20180419180038797)
左图是原始图像,右图是对应的频谱图,可以看到频谱中心是亮的,表示该图像中低频分量比较多,即图像中存在较多的低频信息。
def add_noisy_image(image_path, output_path, epsilon=0.3, k=50): # 读取图片并调整大小 image = cv2.imread(image_path, cv2.IMREAD_GRAYSCALE) image = cv2.resize(image, (128, 128), interpolation=cv2.INTER_LINEAR) # 对图片添加噪声 f = np.fft.fft2(image) fshift = np.fft.fftshift(f) rows, cols = image.shape FIM = fshift FIM_k = FIM[:k, :k] delta_f = np.max(np.sqrt(np.real(FIM[:k, :k]) ** 2 + np.imag(FIM[:k, :k]) ** 2)) - np.min(np.sqrt(np.real(FIM[:k, :k]) ** 2 + np.imag(FIM[:k, :k]) ** 2)) c = delta_f / epsilon d = delta_f * math.sqrt(2 * math.log(1.2 / 0.1)) / epsilon sensitivity = np.abs(FIM_k) / np.sqrt(epsilon) sensitivity2 = np.abs(FIM) / np.sqrt(epsilon) scale = sensitivity2 / epsilon b = d * scale p = 0.5 noise = np.random.laplace(scale=b, size=(rows, cols)) + np.mean(f) * p image_noise = fshift + noise f_ishift = np.fft.ifftshift(image_noise) image_back = np.fft.ifft2(f_ishift) image_back = np.real(image_back) # 调整大小并保存图片 im = cv2.resize(image_back, (47, 62), interpolation=cv2.INTER_LINEAR) image_back = np.uint8(im) cv2.imwrite(output_path, image_back) return image_back
这段代码实现了给一张图像添加拉普拉斯噪声的功能,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 读取一张灰度图像,并将其调整为 $128\times128$ 大小的图像。
2. 对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率域信息。
3. 根据输入参数 $k$,取频率域信息的前 $k$ 个系数,计算其振幅差值 $\delta_f$。
4. 根据输入参数 $\epsilon$ 计算参数 $c$ 和 $d$。
5. 计算灵敏度 $sensitivity$ 和 $sensitivity2$。
6. 计算噪声的尺度 $scale$ 和噪声向量 $b$。
7. 生成拉普拉斯噪声,并加入到频率域信息中。
8. 对加入噪声的图像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空域中的图像。
9. 调整图像大小为 $47\times62$ 大小,并保存到输出路径中。
10. 返回处理后的图像。
需要注意的是,这段代码使用了 OpenCV 和 Numpy 库中的函数来实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