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代码:def destence(X,centroids): len=X.shape[0] mid=[] for i in range(len): mid1=X[i,:]-centroids mid2=np.linalg.norm(mid1) mid.append(mid2) return mid
时间: 2024-04-03 21:37:15 浏览: 178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 destence 的函数,函数有两个参数 X 和 centroids。X 是一个二维数组,表示数据集中的所有数据点;centroids 是一个一维数组,表示聚类中心点的坐标。
函数的主要作用是计算每个数据点到聚类中心点的距离。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 首先获取数据集中数据点的数量 len,并创建一个空列表 mid。
2. 然后通过 for 循环遍历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点,计算该数据点到每个聚类中心点的距离,并将距离值添加到 mid 列表中。
3. 计算距离的过程是先将数据点 X[i,:] 和聚类中心点 centroids 做差,得到一个中间变量 mid1,再使用 numpy 库中的 np.linalg.norm 函数计算 mid1 的二范数,得到距离值 mid2。
4. 最后将所有距离值存储在列表 mid 中并返回该列表。
该函数的返回值 mid 是一个一维数组,包含了数据集中每个数据点到聚类中心点的距离。
相关问题
解释以下代码:import pandas as pd data = pd.read_excel('../数据表/1.xlsx') import numpy as np X = np.array(data) def kmeans(X, k, max_iter=100): # 随机选择k个质心 centroids = X[np.random.choice(X.shape[0], k, replace=False), :] for i in range(max_iter): # 分配样本到簇中 distances = np.sqrt(((X - centroids[:, np.newaxis])**2).sum(axis=2)) labels = np.argmin(distances, axis=0) # 计算每个簇的质心 new_centroids = np.array([X[labels == j].mean(axis=0) for j in range(k)]) # 判断质心是否发生变化 if np.allclose(centroids, new_centroids): break centroids = new_centroids return labels, centroids labels, centroids = kmeans(X, 4)
这段代码是实现了K-Means聚类算法。K-Means是一种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用于将数据点分成k个不同的簇,其中每个簇的数据点都彼此相似。以下是代码的解释:
1. 首先用pandas库读取Excel数据表"../数据表/1.xlsx"并将其转换为numpy数组X。
2. 定义了一个kmeans函数,它接受三个参数:X是数据集,k是簇的数量,max_iter是迭代的最大次数。
3. 在kmeans函数中,随机初始化k个质心并将其存储在centroids变量中。
4. 进入迭代过程,其中每次迭代都执行以下步骤:
a. 计算每个样本点到每个质心的距离,并将其存储在distances变量中。
b. 找到每个样本点距离最近的质心,并将其归为相应的簇中,将结果存储在labels变量中。
c. 计算每个簇的新质心,并将其存储在new_centroids变量中。
d. 检查质心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则退出迭代过程。
5. 最后,返回labels和centroids变量,它们分别是每个样本点的簇标签和每个簇的质心。在代码的最后一行,我们将数据集X分成了4个簇。
def findClosestCentroids(X, centroids): #定义函数findClosestCentroids """ Returns the closest centroids in idx for a dataset X where each row is a single example. """ K = centroids.shape[0] #获得数组centroids的行数并赋值给K idx = np.zeros((X.shape[0],1)) #定义idx为X.shape[0]行1列的零数组 temp = np.zeros((centroids.shape[0],1)) #定义temp为centroids.shape[0]行1列的数组 for i in range(X.shape[0]): #i遍历循环X.shape[0] for j in range(K): #j遍历循环K dist = X[i,:] - centroids[j,:] # length = np.sum(dist**2) temp[j] = length idx[i] = np.argmin(temp)+1 return idx 给这段代码注释
# 定义函数findClosestCentroids,它接受两个参数:数据集X和聚类中心centroids
# 函数的作用是为数据集中的每个样本找到距离它最近的聚类中心,并将其对应的聚类中心下标存储在idx中
# 获取聚类中心的数量K
K = centroids.shape[0]
# 初始化idx为X.shape[0]行1列的零数组
idx = np.zeros((X.shape[0],1))
# 初始化temp为centroids.shape[0]行1列的数组
temp = np.zeros((centroids.shape[0],1))
# 遍历数据集X中的每个样本
for i in range(X.shape[0]):
# 遍历每个聚类中心
for j in range(K):
# 计算当前样本到聚类中心的距离
dist = X[i,:] - centroids[j,:]
# 将距离的平方和存储在temp数组中
length = np.sum(dist**2)
temp[j] = length
# 找到距离当前样本最近的聚类中心下标,并将其加1存储在idx中
idx[i] = np.argmin(temp)+1
# 返回存储聚类中心下标的idx
return idx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