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实现k-means聚类分析
时间: 2023-06-05 08:47:29 浏览: 150
python实现k-means聚类
3星 · 编辑精心推荐
K-means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可以将数据集分成多个类别,并最小化类别内的方差。Python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编程语言,可以轻松实现K-means聚类分析。
实现K-means聚类分析的第一步是准备数据集。通常,数据集是包含多个样本的矩阵,每个样本包含多个特征。例如,可以使用Python中的NumPy库创建一个包含样本的矩阵:
```
import numpy as np
X = np.array([
[1, 2],
[1.5, 1.8],
[5, 8],
[8, 8],
[1, 0.6],
[9, 11]
])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有6个样本,每个样本包含2个特征。
接下来,我们需要初始化K个质心,这些质心可以随机选择,也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择。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代码随机初始化质心:
```
K = 2
centroids = np.zeros((K, X.shape[1]))
for i in range(K):
centroids[i] = X[np.random.randint(0, X.shape[0])]
```
现在,我们已经准备好实现K-means聚类。该算法的流程如下:
1. 初始化K个质心
2. 将样本分配给最近的质心
3. 根据分配的样本重新计算质心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收敛(质心不再改变)
实现这个算法的Python代码如下:
```
for i in range(100):
# 分配样本到最近的质心
distances = np.linalg.norm(X[:, np.newaxis, :] - centroids, axis=2)
labels = np.argmin(distances, axis=1)
# 重新计算质心
for j in range(K):
centroids[j] = np.mean(X[labels == j], axis=0)
# 判断是否收敛
if np.all(old_centroids == centroids):
break
old_centroids = centroids.copy()
```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执行了100次循环,直到质心不再改变或达到最大循环次数。在每次循环中,我们计算每个样本与每个质心的距离,并将样本分配给最近的质心。然后,我们重新计算质心并检查质心是否发生变化。最后,我们输出每个样本的标签,并将它们分配到它们所属的类别中。
以上便是Python实现K-means聚类分析的具体步骤和代码示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