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uino控制数码管用到millis()函数数码管显示数值受初始值影响十位与初始值一致原因
时间: 2024-04-07 11:32:13 浏览: 132
在使用 millis() 函数来进行定时控制时,我们通常会记录一个初始时间值(比如 millis() 的返回值),然后通过计算当前时间与初始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来确定是否需要执行某个操作。但是,如果我们在计算时间差时没有考虑到初始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就可能会出现问题。
在你的情况下,可能是因为你在计算当前时间与初始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时,没有考虑到十位数值与初始值一致的情况。比如,如果初始时间为 5000 毫秒,当前时间为 5010 毫秒,那么计算出来的时间差是 10 毫秒,而如果你的初始值为 5010,那么计算出来的时间差就是 0 毫秒,这就会导致你的数码管没有更新显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在计算时间差时,先将当前时间减去初始时间,然后再将得到的时间差除以你需要的时间间隔(比如每隔 1 秒更新一次数码管),这样就可以避免初始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了。
相关问题
arduino控制数码管显示数值受初始值影响十位与初始值一致原因
在使用 millis() 函数来进行定时控制时,我们通常会记录一个初始时间值(比如 millis() 的返回值),然后通过计算当前时间与初始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来确定是否需要执行某个操作。但是,如果我们在计算时间差时没有考虑到初始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就可能会出现问题。
在你的情况下,可能是因为你在计算当前时间与初始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时,没有考虑到十位数值与初始值一致的情况。比如,如果初始时间为 5000 毫秒,当前时间为 5010 毫秒,那么计算出来的时间差是 10 毫秒,而如果你的初始值为 5010,那么计算出来的时间差就是 0 毫秒,这就会导致你的数码管没有更新显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在计算时间差时,先将当前时间减去初始时间,然后再将得到的时间差除以你需要的时间间隔(比如每隔 1 秒更新一次数码管),这样就可以避免初始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了。
如何在Arduino中正确使用`millis()`函数进行计时?
`millis()` 函数是Arduino中的一个内置函数,它返回自Arduino板开始运行代码以来的毫秒数。由于`millis()`是基于硬件的计时器,它不会受到`delay()`函数的影响,因此非常适合用于需要精确计时和长时间运行的应用。
要在Arduino中使用`millis()`函数进行计时,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 初始化一个变量来存储上一次检查时间的`millis()`返回值。
2. 在`loop()`函数的适当位置,使用当前的`millis()`值减去初始化变量的值,从而得到自上次检查以来经过的时间。
3. 根据需要比较这个时间差,以决定是否执行某些动作。
4. 更新初始化变量为当前的`millis()`值,以便下次循环时能够正确计算时间差。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
```cpp
unsigned long previousMillis = 0; // 用于存储上一次检查的时间戳
const long interval = 1000; // 设定的时间间隔,单位毫秒
void setup() {
// 初始化串口通信等
}
void loop() {
unsigned long currentMillis = millis(); // 获取当前的毫秒数
// 检查是否已经过去了指定的时间间隔
if (currentMillis - previousMillis >= interval) {
// 更新上一次检查的时间戳
previousMillis = currentMillis;
// 在这里添加你想要定期执行的代码
// 例如,每过1秒(1000毫秒)闪烁一次LED
digitalWrite(LED_BUILTIN, !digitalRead(LED_BUILTIN));
}
}
```
注意,在使用`millis()`时,务必确保在每次循环中都更新`previousMillis`变量,以避免在计时上的累积误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