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根据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计算累计贡献率确定主成分个数的代码
时间: 2024-01-28 08:05:53 浏览: 153
以下是R语言代码,用于根据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计算累计贡献率并确定主成分个数:
```R
# 假设协方差矩阵为cov_mat
eigenvalues <- eigen(cov_mat)$values # 提取特征值
total_var <- sum(eigenvalues) # 总方差
# 计算每个主成分的贡献率
variance_explained <- eigenvalues / total_var
# 计算累计贡献率
cumulative_var <- cumsum(variance_explained)
# 找到累计贡献率大于等于0.8的主成分个数
n_components <- which(cumulative_var >= 0.8)[1]
```
其中,`cov_mat`是协方差矩阵,`eigen()`函数用于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eigenvalues`提取特征值,`total_var`计算总方差,`variance_explained`计算每个主成分的贡献率,`cumulative_var`计算累计贡献率,`which()`函数找到第一个累计贡献率大于等于0.8的主成分,`n_components`保存主成分个数。
相关问题
用R语言编写分别对原始数据和标准化数据做主成分分析。要求结果给出特征值,特征向量,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并画出碎石图。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和碎石图,适当的选取主成分个数,注意不用R当中的内置函数
好的,我明白了。首先需要准备一个数据集,这里我简单模拟一个数据集。
```r
set.seed(123)
data <- data.frame(x1 = rnorm(100), x2 = rnorm(100), x3 = rnorm(100))
```
接着,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r
data_std <- apply(data, 2, function(x) (x - mean(x)) / sd(x))
```
然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主成分分析。由于要自己编写函数,这里我采用最简单的计算方式,即直接计算协方差矩阵。
```r
pca <- function(data) {
cov_mat <- cov(data)
eigen_res <- eigen(cov_mat)
eigenvalues <- eigen_res$values
eigenvectors <- eigen_res$vectors
total_var <- sum(eigenvalues)
var_contrib <- eigenvalues / total_var
cum_var_contrib <- cumsum(var_contrib)
return(list(eigenvalues = eigenvalues,
eigenvectors = eigenvectors,
var_contrib = var_contrib,
cum_var_contrib = cum_var_contrib))
}
# 对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pca_res <- pca(data)
pca_res$eigenvalues # 特征值
pca_res$eigenvectors # 特征向量
pca_res$var_contrib # 方差贡献率
pca_res$cum_var_contrib # 累积方差贡献率
```
接下来,我们可以画出碎石图。
```r
library(ggplot2)
library(reshape2)
df <- data.frame(PC = 1:length(pca_res$eigenvalues),
Eigenvalue = pca_res$eigenvalues,
Cumulative_Contribution = pca_res$cum_var_contrib)
df_long <- melt(df, id.vars = "PC", variable.name = "Measure", value.name = "Value")
ggplot(df_long, aes(x = PC, y = Value, color = Measure)) +
geom_line() +
geom_point() +
scale_x_continuous(breaks = 1:length(pca_res$eigenvalues)) +
labs(title = "Scree plot",
x = "Principal Component",
y = "Measure Value",
color = "Measure")
```
最后,我们需要根据累积方差贡献率和碎石图选择适当的主成分个数。这里我简单地选择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主成分个数作为最终的主成分个数。
```r
n_pc <- which(pca_res$cum_var_contrib > 0.85)[1]
n_pc
```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用R语言编写主成分分析的任务。
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且生成MATLAB代码,要求过程中必须体现特征值、贡献率以及累计贡献率
要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生成MATLAB代码,我们需要以下步骤:
1. **读取数据**:从PDF中提取数据并将其转换为矩阵形式。
2. **标准化数据**: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
3. **计算协方差矩阵**:使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计算协方差矩阵。
4. **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求解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5. **计算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基于特征值计算每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6. **选择主成分**:根据累计贡献率选择主要的主成分。
7. **生成MATLAB代码**:编写MATLAB代码实现上述步骤。
以下是详细的MATLAB代码示例:
```matlab
% 读取数据
data = [
405, 7.54, 2.36, 27.1, 13.6, 19.03;
2939, 13.47, 1.59, 36.58, 24.96, 25.2;
2372, 8.41, 1.97, 46.15, 10.44, 11.47;
841, 8.19, 3.59, 27.1, 15.98, 3.11;
179, 4.17, 4.89, 20.61, 10.45, -0.065
];
% 标准化数据
zscore_data = zscore(data);
% 计算协方差矩阵
cov_matrix = cov(zscore_data);
% 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eig_vectors, eig_values] = eig(cov_matrix);
eig_values = diag(eig_values); % 提取对角线上的特征值
% 按特征值降序排列
[sorted_eig_values, idx] = sort(eig_values, 'descend');
sorted_eig_vectors = eig_vectors(:, idx);
% 计算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total_variance = sum(sorted_eig_values);
explained_variance_ratio = sorted_eig_values / total_variance;
cumulative_explained_variance_ratio = cumsum(explained_variance_ratio);
% 显示结果
disp('特征值:');
disp(sorted_eig_values);
disp('贡献率:');
disp(explained_variance_ratio);
disp('累计贡献率:');
disp(cumulative_explained_variance_ratio);
% 选择主成分
num_components = find(cumulative_explained_variance_ratio >= 0.95, 1, 'first'); % 选择累计贡献率达到95%的主成分数量
disp(['选择的主成分数: ', num(num_components)]);
% 主成分得分
principal_components = zscore_data * sorted_eig_vectors(:, 1:num_components);
% 显示主成分得分
disp('主成分得分:');
disp(principal_components);
```
### 解释
1. **读取数据**:将数据存储在一个矩阵 `data` 中。
2. **标准化数据**:使用 `zscore` 函数对数据进行标准化。
3. **计算协方差矩阵**:使用 `cov` 函数计算标准化后的数据的协方差矩阵。
4. **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使用 `eig` 函数计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按特征值降序排列。
5. **计算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计算每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6. **选择主成分**:根据累计贡献率选择主要的主成分。
7. **主成分得分**:计算主成分得分。
运行上述代码后,你将得到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以及主成分得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