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广播机制与计算机网络原理

需积分: 50 5 下载量 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19.99MB PPT 举报
"以太网的广播方式发送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在以太网中,当一个设备(B)发送数据时,该数据帧会以广播的形式沿着共享介质(如总线)传播,使得网络上的所有设备都能检测到这个信号。然而,数据帧通常包含一个目标MAC地址,只有地址匹配的设备(例如计算机D)才会接收并处理这个数据帧,其他设备(如A, C, E)会识别到数据帧并非针对它们,并自动丢弃,从而实现了一对一的通信效果,尽管物理上传输是广播式的。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的命脉和知识经济的基础。其中,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因特网,发展迅速,从最初的科研网络演变为全球性的商业网络,成为了仅次于电话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因特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方式,而且深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影响着工作、学习和社交。 因特网提供了两大主要功能:连通性和共享。连通性使得用户能够相互通信,仿佛他们的设备直接相连;而共享则允许用户访问和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包括信息、软件和硬件。这种资源共享的能力极大地扩展了个人和组织的潜力。 在因特网的架构中,它是由许多互相连接的网络组成的,即所谓的“网络的网络”。每个网络的组成部分包括结点(或称为主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结点可以是任何能够接入网络的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或路由器。在中文环境中,"结点"和"节点"经常互换使用,但在技术语境下,"结点"更准确地指的是网络中的设备。 因特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早期的科研网络,到逐渐商业化,再到如今的全球化互联。标准化工作确保了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推动了因特网的普及。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分类包括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不同类型的网络。此外,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如带宽、延迟和吞吐量,以及非性能特征,如可靠性、安全性等,都是评估网络质量的重要标准。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通过分层模型来组织,比如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或五层)模型。这些模型定义了不同层之间的协议和服务,使得不同设备和系统能够协同工作,实现数据的有效传输。在TCP/IP体系结构中,协议和服务访问点的概念使得网络间的通信变得有序和规范,从而保证了因特网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