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adata数据分配机制详解

需积分: 50 7 下载量 3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1.26MB PDF 举报
"Teradata数据分配示例-sx1212中文数据手册"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Teradata数据仓库系统的一些核心概念和技术,包括数据分配机制、数据访问方式以及主索引的选择策略。Teradata是一种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系统,它在处理大数据量时表现出色,尤其适合数据仓库和分析工作负载。 在Teradata中,数据分配是通过哈希算法完成的。当执行如INSERT语句这样的操作时,分析引擎首先会检查数据字典以确定表的主索引。例如,在提供的示例中,`INSERT INTO order Values (7550, 16, 950420, ’0’)`, 主索引是第一个字段7550。Teradata利用哈希函数将这个主键值转换为32比特的地址,进而决定数据应存储在哪个存储单元,即AMP(并行处理模块)上。这种数据分布策略确保了数据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查询性能。 Teradata有多种体系结构,包括早期的Teradata V1/DBC和V1/NCR3600体系结构,以及更现代的开放的Teradata V2/SMP和MPP体系结构。这些体系结构支持大规模并行处理,使得数据库能够高效地处理复杂的查询。 数据访问机制是Teradata性能的关键因素。主索引用于快速定位数据,而数据可以基于主索引、唯一次索引(USI)或非唯一次索引(NUSI)进行访问。全表扫描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但通常不是首选,因为它们可能会降低性能。选择合适的主索引对于优化查询性能至关重要,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分布、查询模式以及系统资源的使用。 在Teradata中,主索引的创建直接影响数据的分配和哈希冲突。不唯一主索引可能导致数据在AMP间的不均匀分布,而哈希冲突则可能使相同数据存储在不同位置,这都需要通过特定策略来管理和解决。 此外,文档还涵盖了数据库的在线升级,这是Teradata系统保持最新和扩展能力的一个关键特性。同时,它还讨论了用户管理、数据库的层次型结构以及访问权限控制,这些都是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方面。 "Teradata数据分配示例-sx1212中文数据手册"提供了深入理解Teradata数据库系统运作机制的详细信息,对于系统管理员、DBA和开发人员来说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通过学习这些概念和实践,读者可以更好地设计、优化和维护Teradata环境中的数据仓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