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DAS国产卫星自动配准与流域水质模拟关键步骤详解

需积分: 50 7 下载量 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7 收藏 4.38MB PDF 举报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基于GIS的流域水质模拟中的单景自动配准过程,以及国产卫星数据的ERDAS批量处理技术在遥感应用中的实践。研究的核心内容围绕着以下几个步骤: 1. **新建AutoSync工程**: 文章首先介绍了如何在ERDAS的AutoSync Workstation环境中创建一个新的项目,用户需通过菜单路径启动工具箱,选择相应图标并设置项目参数。 2. **数据准备**: 数据准备工作包括定制2000坐标系,这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地理坐标一致性。接着是对多光谱影像进行标定,这一步是为了校准影像辐射误差,提高后续处理的精度。此外,批量建立影像金字塔也是为了优化数据访问速度。 3. **全色区域网平差纠正**: 该部分涉及了工程的创建、影像的加载,然后添加控制点用于空间定位。空三区域网平差解算是关键步骤,通过这些控制点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实现影像的几何纠正。接下来进行正射纠正,将影像转换为符合地面特征的平面图像。 4. **多光谱影像配准**: 文章详细解释了单景自动配准和批量自动配准的过程。单景配准针对单一影像进行精细调整,而批量配准则是对一组影像进行整体同步,提升处理效率。配准的目的是确保多光谱影像在同一地理空间位置,便于后续分析。 5. **影像融合与镶嵌**: 影像融合是将不同波段或多源影像合并成单一的、具有更好综合信息的图像。自然色彩变换是调整图像色彩以更直观地显示。降位处理可能涉及到数据的空间重新采样,以适应特定的应用需求。 6. **DOM成果**: 最终的DOM(数字正射地图)是整个处理流程的产物,包含了全色和多光谱影像的正射校正版本,可以用于流域水质模拟中的地理空间分析。 在整个过程中,使用的数据包括国产卫星如资源三号ZY3、天绘一号TH01、高分一号GF1以及资源02C等的全色和多光谱影像数据,同时引用了控制点数据和DEM数据进行空间参照,以及参考DOM数据以增强配准精度。 综上,本文通过ERDAS工具对国产卫星遥感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和配准,旨在支持GIS中的流域水质模型构建和可视化应用,强调了自动化处理流程在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