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LL(1)文法分析与代码生成

需积分: 9 8 下载量 6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2 收藏 484KB PPT 举报
"该资源为编译原理课程的LL(1)文法分析课件,包含第八章关于代码生成的内容,讲解了目标机器的地址模式、指令系统、基本块、程序流图,以及代码生成器设计的问题和指令选择。课件还列举了一些典型指令的示例,如取、存、加、减、乘、除和无条件转移,并讨论了如何从中间代码生成目标代码。" 在编译原理中,LL(1)文法是一种重要的解析技术,用于分析源代码的结构。LL(1)代表自左至右扫描输入串,并且在遇到歧义时,采用第一个预测分析表中的第一条规则进行解析。这种解析方法在设计编译器前端时非常有用,因为它能处理简单的上下文无关文法,且易于实现。 在第八章“代码生成”中,重点讲解了目标程序的三种形式:可执行目标程序、可重定位目标模块和汇编语言模块。可执行目标程序直接运行,而可重定位目标模块需要经过连接装配程序才能形成完整的可执行代码。汇编语言模块则需要通过汇编程序转化为机器语言。 代码生成器是编译器的一部分,它接收中间代码作为输入,并生成特定机器的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作为输出。设计代码生成器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指令的选择,即如何找到一组恰当的目标机指令来实现中间表示的功能。这依赖于指令集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以及指令的执行速度和机器语义。 课件中提到了一些典型的指令,例如取(LOD)、存(MOV)、加(ADD)、减(SUB)、乘(MUL)、除(DIV)和无条件转移(JMP),这些都是基本的计算机指令,用于数据的加载、存储、算术运算和流程控制。在实际的代码生成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单条指令的使用,还需要考虑如何组合这些指令以优化代码生成,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此外,课件还提及了指令选择对代码质量的影响,指出简单的逐条语句生成代码可能导致低质量的结果。因此,代码生成器需要考虑更复杂的策略,如寄存器分配和计算次序选择,以减少指令数量和提高执行效率。 总结来说,该课件是学习编译原理中LL(1)文法分析和代码生成的重要参考资料,涵盖了目标程序的不同形式、代码生成器设计的关键问题以及指令系统的基础知识,对于深入理解编译器工作原理和优化技巧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