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网络编程:TCP/IP套接字与IP地址转换详解

需积分: 13 0 下载量 19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19KB DOCX 举报
"TCP/IP网络编程涉及套接字和IP地址转换,是实现网络通信的基础。在Python中,TCP/IP的三次握手过程包括SYN、SYN+ACK和ACK三种报文。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构成,通常以点分十进制形式表示。IP地址分为A、B、C、D、E五类,例如192.168.1.2属于C类地址,其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TCP/IP模型包含四层,即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网络字节序有大端和小端之分,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在C语言中将大端字节序转换为小端字节序。初始化TCP套接字时,需要指定协议家族、套接字类型和协议号。此外,系统提供多种IP地址转换函数,如inet_addr()、inet_aton()和inet_ntoa(),用于字符串与整型IP地址之间的转换。" TCP/IP网络编程是计算机通信的核心,套接字是连接网络服务的接口。TCP/IP三次握手是建立可靠连接的关键步骤,分别是同步序列编号(SYN)、同步序列编号加确认(ACK)和确认(ACK)。在Python中,可以通过简单的打印语句来表示这三种报文类型。 IP地址是网络中每个设备的标识,由32位二进制组成,通常以点分十进制形式(如192.168.1.2)展示。IP地址分为五类,A类地址范围从1.0.0.0到126.0.0.0,B类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0.0,C类地址范围从192.0.0.0到223.255.255.0,D类地址用于多播,E类地址保留作实验用途。例如,192.168.1.2属于C类地址,它的子网掩码默认为255.255.255.0,用于定义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TCP/IP模型通常被描述为四层结构,包括应用层(如HTTP、FTP等协议)、传输层(如TCP、UDP协议)、网络层(如IP协议)以及网络接口层(处理物理链路和数据帧)。每层负责不同的功能,从高层的用户应用到底层的物理传输。 网络字节序是指数据在网络中的存储顺序,有两种主要类型:大端字节序(BigEndian)和小端字节序(LittleEndian)。C语言中的htonl()函数用于将主机字节序转换为网络字节序,本例中将0x12345678的大端字节序转换为小端字节序并输出。 在C语言中,创建TCP类型的套接字需要调用socket()函数,其参数分别为协议家族(PF_INET代表IPv4)、套接字类型(SOCK_STREAM代表TCP)和协议号(通常为0,表示使用默认协议)。 对于IP地址的转换,C语言提供了inet_addr()、inet_aton()和inet_ntoa()函数。inet_addr()将点分十进制的IP地址转换为32位整数,inet_aton()的功能与之类似,而inet_ntoa()则用于将整型IP地址转换回点分十进制字符串形式。在编写程序时,这些函数可以灵活地帮助我们处理IP地址的表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