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F38393对大鼠伏隔核神经元D1受体的双向调节效应
需积分: 14 2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1.56MB PDF 举报
"这篇研究论文发表于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第41卷,探讨了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对大鼠伏隔核棘状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进行实验,结果显示SKF38393在不同浓度下对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具有双重调节作用。"
文章详细阐述了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在大脑中的重要位置,作为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和行为活动紧密相关。伏隔核接收来自中脑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能和内侧前额叶皮质的谷氨酸能神经输入,并向腹侧苍白球发送传出信号,参与奖赏、动机以及成瘾行为的调控。
多巴胺作为关键神经递质,通过其D1和D2类受体在伏隔核中发挥作用。D1受体包括D1和D5亚型,而D2类受体包括D2、D3和D4亚型。已有研究显示多巴胺可以激活突触前D1受体,从而抑制兴奋性突触后电流。本实验中使用的SKF38393是一种D1受体的选择性激动剂,实验结果显示,低浓度的SKF38393增加了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频率,而高浓度则显著提高了电流幅度。
实验方法严谨,使用了Sprague-Dawley大鼠,并获得了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遵循了实验动物伦理标准。实验试剂包括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和6-氰基-7-硝基喹恶啉土卫四(DNQX),这些试剂用于阻断或记录神经元活动。实验溶液如ACSF和孵育液的组成也详细列出,确保了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D1受体激动剂对伏隔核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影响,即在低剂量时增强突触活动,在高剂量时则可能通过改变谷氨酸受体的敏感性来影响突触强度。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多巴胺系统在大脑奖赏机制和神经精神疾病如成瘾、抑郁症等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开发针对这些疾病的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112 浏览量
2021-05-13 上传
2021-03-13 上传
2021-10-24 上传
161 浏览量
112 浏览量
189 浏览量
369 浏览量
weixin_38598745
- 粉丝: 3
- 资源: 923
最新资源
- 2009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
- debian维护人员手册
- 如何成为时间管理的黑带高手—Diddlebug实战篇
- ASP_NET中的错误处理和程序优化
- HP OpenView Operations管理员参考手册
- Struts2.0详细教程
- C#应用程序打包.pdf
- CSS在IE6 IE7与FireFox下的兼容问题整理
- [Ultimate Game Design Building Game Worlds][EN].pdf
- Nokia 6120c说明书
- flash_as3_programming
- 手把手教你如何写Makefile
- Extending WebSphere Portal Session Timeout
- rmi原理-chn-pdf
- 第3章 创建型模式 创建型模式抽象了实例化过程
- 第2章 实例研究:设计一个文档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