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型β成核剂载体化对聚丙烯性能增强的研究

0 下载量 1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806KB PDF 举报
"β成核剂载体化对其自成纤及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了β成核剂载体化技术对聚丙烯(PP)的结构与性能的改进。作者通过使用稀土型β成核剂WBG-II与低分子量聚丙烯结合,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的载体化β成核剂。这项研究的关键在于,通过这种载体化处理,可以改变β成核剂在PP中的分布和作用方式,从而影响PP的结晶行为和最终性能。 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显示,载体化β成核剂在较低的温度(210℃)下就能自组装形成纤维结构。这一过程对于PP的结晶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在注塑成型过程中,能诱导PP形成β型杂化串晶,这种特殊的结晶形式有助于提升PP的力学性能。热台偏光显微镜(POM)的观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现象,表明β型晶体的形成增加了PP的结晶度和有序性。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提供了关于成核剂载体化如何影响PP结晶动力学的深入理解。通过调整成核剂载体PP的分子量和加工条件,作者发现载体PP的分子量直接影响成核剂的溶解度。分子量较低的载体PP能够提高成核剂在低温下的溶解性能,进而促进β型杂化串晶的形成,这对于提高PP的机械强度至关重要。 关键词强调了本研究的几个核心点:聚丙烯、β成核剂、自组装行为、力学性能以及结晶过程。这些关键词揭示了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即通过控制β成核剂的载体化,来优化PP的自组装行为,进而改善其力学性能,特别是通过控制结晶过程,诱导出对性能有益的β型结构。 这项研究为聚丙烯改性提供了一种创新方法,通过β成核剂的载体化技术,能够在不牺牲加工性能的前提下,提升PP材料的机械性能。这不仅对于聚丙烯的工业应用具有实际意义,也为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和改性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同时,这种技术的应用也可能会扩展到其他类型的聚合物,进一步推动聚合物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