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型β成核剂载体化对聚丙烯性能增强的研究
8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806KB PDF 举报
"β成核剂载体化对其自成纤及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了β成核剂载体化技术对聚丙烯(PP)的结构与性能的改进。作者通过使用稀土型β成核剂WBG-II与低分子量聚丙烯结合,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的载体化β成核剂。这项研究的关键在于,通过这种载体化处理,可以改变β成核剂在PP中的分布和作用方式,从而影响PP的结晶行为和最终性能。
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显示,载体化β成核剂在较低的温度(210℃)下就能自组装形成纤维结构。这一过程对于PP的结晶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在注塑成型过程中,能诱导PP形成β型杂化串晶,这种特殊的结晶形式有助于提升PP的力学性能。热台偏光显微镜(POM)的观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现象,表明β型晶体的形成增加了PP的结晶度和有序性。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提供了关于成核剂载体化如何影响PP结晶动力学的深入理解。通过调整成核剂载体PP的分子量和加工条件,作者发现载体PP的分子量直接影响成核剂的溶解度。分子量较低的载体PP能够提高成核剂在低温下的溶解性能,进而促进β型杂化串晶的形成,这对于提高PP的机械强度至关重要。
关键词强调了本研究的几个核心点:聚丙烯、β成核剂、自组装行为、力学性能以及结晶过程。这些关键词揭示了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即通过控制β成核剂的载体化,来优化PP的自组装行为,进而改善其力学性能,特别是通过控制结晶过程,诱导出对性能有益的β型结构。
这项研究为聚丙烯改性提供了一种创新方法,通过β成核剂的载体化技术,能够在不牺牲加工性能的前提下,提升PP材料的机械性能。这不仅对于聚丙烯的工业应用具有实际意义,也为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和改性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同时,这种技术的应用也可能会扩展到其他类型的聚合物,进一步推动聚合物科学的发展。
312 浏览量
120 浏览量
180 浏览量
2025-03-24 上传
123 浏览量
139 浏览量
175 浏览量
2025-03-24 上传
470 浏览量

weixin_38509656
- 粉丝: 7

最新资源
- 掌握ACCESS 2000操作与数据库共享技巧
- Android中文API合集第七期翻译成果分享
- VB图片浏览器制作教程及源码分享
- C++开发的楼盘销售管理系统概述
- Crank.js:使用JSX编写高效且简洁的React风格组件
- MFC内存管理与调试技巧深入解析
- LSB算法在BMP图像信息隐藏与提取中的应用
- 打造类似携程的强效日期选择器JavaScript特效
- 精通MySQL4数据库管理与维护教程
- Android动态绘制图表:折线、圆柱、饼状图实现
- 自适应宽度的个性化下拉选择框实现
- 在Windows上实现Mac风格的Stack特效工具
- Chimee:构建强大视频播放功能的跨平台框架
- 动态清明上河图屏保:古典艺术的现代演绎
- MapGIS到ArcGIS SHP格式转换解决方案
- 全面掌握ACCESS 2000操作与数据库管理培训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