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深入理解:线性表的顺序与链式存储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1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4 收藏 936KB PPT 举报
本章主要关注数据结构中的线性表,包括其逻辑结构特性、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的实现,以及如何从时间空间复杂度角度分析不同存储结构的优劣。 线性表是一种基本的数据结构,它由n个数据元素构成的有限序列。在逻辑结构上,线性表具有以下特性:存在一个被称为“第一个”的元素,一个被称为“最后一个”的元素,中间的每个元素都只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例如,字母表或数字序列都是线性表的实例。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定义为一个序列 (a1, a2, ..., ai, ..., an),其中a1是第一个元素,没有前驱,an是最后一个元素,没有后继。对于1<i<n的元素ai,它的直接前驱是ai-1,直接后继是ai+1。当线性表为空,即n=0时,称为空表。 在实际应用中,线性表的数据元素可以是各种类型,如数字、字符甚至复杂的对象,如记录。在数据元素由多个数据项组成的场景下,数据元素通常称为记录,这样的线性表可能被称为文件。 线性表有两种常见的存储方式: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1. **顺序存储**:线性表的所有元素在内存中按照物理位置连续存储,通常使用数组实现。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元素的位置。在数组中,查找通常为O(n),但在已排序的数组中,可以使用二分查找达到O(log n)的时间复杂度。插入和删除操作需要移动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n)。 2. **链式存储**:线性表的元素在内存中可以不连续,通过指针连接。主要有单链表、循环链表和双向链表三种形式。在链表中,查找通常依赖于指针,时间复杂度为O(n)。插入和删除操作相对顺序存储更灵活,通常只需改变相邻元素的指针,时间复杂度为O(1)。 理解这两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并能根据问题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至关重要。例如,如果对操作效率要求较高且数据变动不大,顺序存储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如果频繁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链式存储则更具优势。 总结本章重点: 1. 理解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包括其元素的前后关系和空表的概念。 2. 掌握在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上执行查找、插入、删除等基本操作的算法。 3. 能够对比分析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以确定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最佳存储方案。 线性表作为数据结构的基础,其概念和操作是学习更复杂数据结构(如栈、队列、树、图)的基础,对于理解和解决计算机科学中的问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