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SI设计中的可测试性与ATPG技术

需积分: 48 16 下载量 15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7 收藏 1.84MB PPT 举报
"内建自测试技术BIST-可测试性设计与ATPG" 内建自测试技术(BIST,Built-In Self-Test)是一种在集成电路(IC)内部集成测试功能的方法,它允许芯片自我诊断并检测制造过程中的缺陷。BIST在现代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降低测试成本。 可测试性设计(DFT,Design for Testability)是VLSI设计的一个关键方面,目的是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如何方便地对芯片进行测试。DFT技术包括扫描链设计、边界扫描、多边形对齐等,这些都旨在使测试信号能够容易地注入和读出,以便于检测潜在的制造缺陷。 自动测试图案生成(ATPG,Automatic Test Pattern Generation)是DFT的一部分,它使用专门的软件工具如TetraMax,根据设计的门级网表生成测试向量,这些向量能够揭露电路中的故障。ATPG的目标是生成一组最小的测试向量,使得所有可能的故障都能被有效地检测出来。 VLSI设计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系统级别设计**(System Level):在此阶段,定义行为模型,描述系统的行为和功能。 2. **RTL设计**(Register Transfer Level):编写Verilog或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代码,描述逻辑操作。 3. **逻辑综合**:将RTL代码转换为门级网表,这个过程可以使用Synopsys的Design Compiler等工具完成。 4. **DFT插入**:在逻辑综合之后,DFT技术如扫描链会被插入到设计中。 5. **布局布线**:使用Cadence的Encounter或Magma的Astro等工具,将电路布局并连接。 6. **版图验证**:通过Calibre或Hercules进行设计规则检查(DRC)和光刻相似性检查(LVS),确保物理实现符合逻辑设计。 7. **参数提取**:使用工具如Star-RCXT进行寄生参数提取,用于静态时序分析。 8. **静态时序仿真**:使用Primetime等工具进行时序分析,评估电路的性能和时序裕量。 9. **ATPG**:在门级网表上运行ATPG工具,生成测试向量。 10. **测试模式生成**:测试模式被编程到测试设备中,用于芯片的最终测试。 11. **版图输出**(Tape-out):经过验证的版图准备生产。 12. **测试**:利用生成的测试向量进行芯片测试,检测制造缺陷。 为什么需要DFT和ATPG?因为在集成电路的制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制造缺陷,如短路、开路、多晶硅桥接等,这些缺陷可能导致芯片无法正常工作。通过DFT和ATPG,可以在生产线上快速、有效地检测出这些问题,确保只把无缺陷的芯片投放到市场,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 测试不是为了查找设计中的功能性错误,而是专注于发现制造过程中引入的物理缺陷。测试工程师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识别这些缺陷,而不是关心芯片的具体功能。测试过程通过应用预定义的输入激励,观察输出响应,然后将实际响应与预期的理想响应对比,以此判断芯片是否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