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与应用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5 收藏 1.07MB PPT 举报
"原子吸收概论基本理论1.ppt"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化学技术,它基于特定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定波长的共振辐射的吸收来测定样品中的元素含量。该方法由AA之父阿兰·沃什(Allan Walsh)等人发展,广泛应用于金属元素的分析。 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核心是基态原子吸收其特征波长的光,导致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这种跃迁过程会产生原子吸收光谱,主要分布在紫外区和可见区。在正常分析条件下,假设原子蒸气中的基态原子数量接近总原子数。在热力学平衡状态下,基态和激发态原子的比例遵循Boltzmann分布定律。 火焰与石墨炉原子吸收: 1. 火焰分析:适用于大部分金属元素的检测,如碱金属(Li, Na, K等)、有色金属(Cu, Zn, Pb等)和黑色金属(Fe, Co, Ni等)。不同类型的火焰(如贫燃、富燃或中性火焰)可以适应不同的元素特性,例如,易电离的碱金属在低温火焰中加入消电离剂可提高分析精度,而贵金属(Ag, Au, Pt)则在贫燃火焰中容易原子化。 2. 石墨炉分析:对于难原子化元素,如稀土元素、硅、钽、钨等,以及需要更高原子化温度的元素,采用石墨炉原子化可以提供更高的灵敏度。石墨炉能够达到更高的温度,使得难挥发元素能有效原子化,但背景干扰可能更重,需要选择合适的光谱通带来减小影响。 应用范围: 原子吸收光谱法主要用于金属元素的分析,涵盖了周期表上的多种元素,从碱金属到贵金属,再到难原子化的元素。根据不同元素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原子化方法(火焰或石墨炉)和分析条件,以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和灵敏度。 历史发展: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Isaac Newton对太阳光谱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技术逐渐演变成一种精确的分析工具,现在在环境科学、地质学、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个建立在原子物理基础上的分析技术,其理论核心在于基态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通过火焰或石墨炉原子化,可以对各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涵盖了周期表上的多个区域,是现代化学分析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