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代码与Bugs关联性:演化模式分析

0 下载量 14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6 收藏 1.98MB PDF 举报
"基于演化模式克隆代码Bugs倾向性分析" 在软件开发中,克隆代码是指在不同位置或模块中重复出现的相似或完全相同的代码段,这种现象是由于程序员采用“复制-粘贴-修改”的方式快速实现功能而导致的。据研究,克隆代码在软件系统中占比约为10%至50%,它与多个关键问题紧密关联,包括软件复用、质量、演化和版权等。克隆代码的使用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它可以节省开发时间和降低未知错误的风险,因为重用了已验证的代码;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增加维护复杂性,当一个克隆代码段被修改而其他相关克隆代码未同步更新时,可能会引入Bugs,导致软件的不一致性。 克隆代码的演变过程是Bugs产生的潜在来源。在克隆代码的生命周期中,如果一个克隆副本出现了错误并被修复,而其他副本未被同步修复,那么这些未更新的副本就可能潜藏Bugs,这被称为克隆代码的传播问题。因此,理解克隆代码的演化模式对于识别和预防Bugs至关重要。 葛广帅、闫盛、刘东升和张丽萍的研究论文《基于演化模式克隆代码Bugs倾向性分析》探讨了这一主题。他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演化模型的克隆代码Bugs倾向性分析方法。首先,使用名为CloneCodeTracker的独立开发工具进行克隆代码的演化跟踪。该工具能够记录和分析克隆代码随时间的变化,以便于理解其演化模式。 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识别出哪些类型的克隆代码更易产生Bugs,以及这些Bugs是如何在克隆代码网络中扩散的。论文中可能涉及的具体分析步骤包括:克隆代码的检测、克隆代码版本间的差异分析、Bugs的定位和修复历史的关联研究,以及基于这些数据的统计建模,以确定不同演化模式下克隆代码的Bugs倾向性。 该研究的成果有助于优化软件维护策略,提高软件质量,减少因克隆代码引发的错误。通过对克隆代码的Bugs倾向性进行深入分析,开发者可以提前预防潜在问题,确保代码的一致性和正确性,从而降低软件的维护成本。同时,这项研究也为软件工程领域的克隆代码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19-10-28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