μC/OS-II在嵌入式系统中的移植与ROM重映射

需积分: 20 8 下载量 20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9 收藏 1.22M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嵌入式系统中如何进行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RTEOS)的移植工作,特别是涉及到ROM地址的重映射问题。ROM地址的重映射是为了优化系统性能,例如在示例中,原本位于0x0100的Reset_Handler被重映射到0x0200地址,同时boot code的位置也从0x0200变更为0x0204。这种调整有助于系统在启动时更高效地访问和执行关键代码。 μC/OS-II移植的核心工作在于编写与处理器硬件密切相关的代码,包括对特定微处理器的适配。移植工作大致分为跨体系结构的移植和针对特定处理器的移植。前者关注于如何使操作系统的基本架构适应新的硬件环境,后者则侧重于实现底层驱动和硬件交互。 在移植前,需要对微处理器进行规划,例如选择合适的编译器。对于ARM处理器,常见的编译器有ADT、ADS、IAR、TASKING和GCC等。由于ADS是ADT的升级版且ARM公司不再支持SDT,因此通常会选择ADS。然而,考虑到编译效率,可能会倾向于使用GCC,尽管它的性能可能不如ADS。 ARM处理器有七种操作模式:用户模式、快速中断模式、中断模式、管理员模式、中止模式、系统模式和未定义模式。其中,用户模式是常规程序执行模式,其余都是特权模式。在移植μC/OS-II时,通常会将任务模式设置为用户模式或系统模式,因为它们相对安全,可以避免因任务代码错误导致的系统级影响。系统模式作为特权模式,可提供更多的控制权限,但为了确保稳定性和安全性,一般首选用户模式。 在移植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处理器支持的指令集。对于ARM7TDMI这样的处理器,其支持带Thumb扩展的指令集,允许在16位和32位指令之间切换,从而提高代码密度和效率。 μC/OS-II的移植是一项涉及硬件理解、编译工具选择、处理器模式配置以及指令集利用的复杂任务。通过精心的规划和实现,可以成功地将μC/OS-II移植到目标嵌入式平台上,实现高效的系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