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症EDNRB基因研究:无突变与多态性发现

0 下载量 18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395KB PDF 举报
"中国人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症内皮素受体B基因的研究" 本文是一篇首发论文,主要研究了中国人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症(sporadic Hirschsprung's disease, SHD)与内皮素受体B基因(EDNRB基因)的关系。先天性巨结肠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肠道神经发育异常,导致排便障碍。在散发性病例中,这种病症没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模式。 研究团队由牛彦锋、王国斌等人领导,他们采集了92例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症患者、32例患者双亲以及60例正常儿童的样本。他们使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EDNRB基因的exon-2区域进行了分析,这是一种用于检测DNA序列变异的敏感方法。随后,通过DNA测序确认了可能的突变或多态性位点。 结果显示,所有样本的EDNRB基因exon-2区域内都没有发现任何突变或多态性位点。这一发现与中国大陆的sHD患者群体相一致,即在这个特定基因区域不存在已知的致病突变。然而,这与中国香港地区和南非的sHD患者群体存在差异,这些地区的研究报道了在EDNRB基因上的某些变化。 内皮素受体B(Endothelin Receptor B)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肠道神经丛的形成中。其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肠道神经元发育缺陷,从而引发先天性巨结肠症。因此,对于这个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未来诊断和治疗提供可能的靶点。 这项研究揭示了在中国人群中,EDNRB基因exon-2区域的突变可能不是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主要病因。然而,考虑到疾病的不同表现和遗传异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他可能涉及的基因和机制。此外,对比不同种族之间的遗传差异,可以增进我们对全球范围内先天性巨结肠症遗传背景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