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段基坑支护监测与优化——以阅马场地下通道为例

0 下载量 3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258KB PDF 举报
"阅马场地下通道红楼段基坑支护的监测与优化" 本文主要探讨了阅马场地下通道红楼段基坑支护的设计优化,作者池秀文和周勇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基坑支护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其形式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周围环境以及工程经验。传统上,许多项目基于经验进行设计,但这种方法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文章提出结合实时的环境变化和精确的监测数据来进行支护设计的优化。 基坑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数据分析改进设计方案成为可能。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深入研究,可以反演出土体的力学参数,进而预测基坑系统的未来变化,这对于保证基坑稳定性和指导施工进度至关重要。文中引用了刘利民等人的研究,强调了在深基坑开挖监测中,位于支护结构内的测斜管能更准确地反映出基坑的水平位移状况。 以阅马场交通综合整治工程首义广场隧道基坑为例,研究者对红楼旁的基坑支护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监测和分析。红楼作为重点保护文物,其安全至关重要。基坑位于地质条件复杂的人工填土、淤泥质粘性土、粘土层之上,底部为志流系泥质砂岩和泥岩。基坑设计采用了排桩+钢支撑的支护方式,桩径900mm,桩长根据地质情况从12.0m至18.5m不等,桩距为1.4m,顶部设有冠梁,配合轴力计、钢筋计和测斜管等监测设备,以确保支护结构的有效性和红楼的安全。 在红楼段基坑支护的实施过程中,监测数据被用于实时评估支护结构的性能。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识别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支护方案,防止不理想的情况发生。例如,如果监测数据显示支护结构承受的应力过大或位移超出了预期范围,可能需要加强支撑或调整开挖顺序。此外,监测数据也可以帮助优化后续施工步骤,以降低对周边环境,特别是红楼的影响。 这篇论文强调了在基坑工程中采用科学监测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提升基坑支护设计的合理性,还能有效保障文物建筑的安全,体现了现代工程技术和环境保护的紧密结合。对于类似工程,这种监测和优化的方法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