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SAR技术在淮南矿区地面沉陷监测的应用

3 下载量 18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1 收藏 1.73MB PDF 举报
"基于D-InSAR技术的淮南矿区地面沉陷监测"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D-InSAR(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来有效地监测矿区地面沉陷问题。传统的监测方法,如大地水准测量和GPS测量,存在周期长、成本高且监测范围有限的缺点。D-InSAR技术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D-InSAR技术是一种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干涉测量方法,它能够精确地分析地表微小变化。在淮南矿区的试验中,研究人员采用了两轨法D-InSAR技术,即利用两个不同时间点的ALOS PALSAR卫星数据进行干涉处理。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同时获取大面积的地面形变信息,而且不受天气条件限制,能提供连续、高分辨率的沉陷监测数据。 通过对淮南矿区的实验分析,研究发现煤矿开采区域存在5到25厘米的地面沉陷,这一结果与实地观测情况相吻合。这表明D-InSAR技术在监测矿区地面沉陷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出地表的变化情况,对煤矿安全管理和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的“煤矿”是指研究的应用领域,“地表沉陷”是关注的主要现象,“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是核心技术,“两轨法”是具体实施的方法,“D-InSAR”是这项技术的缩写。文章发表在《工矿自动化》杂志上,表明了该研究在行业研究领域的价值,并可能对矿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D-InSAR技术在淮南矿区地面沉陷监测的成功应用,不仅验证了其在监测地表形变方面的有效性,也预示着这一技术在未来有潜力广泛应用于其他类似环境下的地质灾害监测,如矿山开采、地下水资源开发等导致的地表移动。同时,这种技术的普及和优化也有助于提高灾害预防的效率,减少因地面沉陷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