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存取时间与数据传输率解析

需积分: 41 135 下载量 7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543KB PDF 举报
"平均存取时间-维控人机界面系列编程软件使用手册"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的相关知识,特别是磁盘的性能参数,包括最大存储容量、位密度、磁道密度、平均存取时间和数据传输率。在描述中,通过一系列计算展示了如何求得这些参数。 首先,计算了磁盘组的最大存储容量。这里采用了公式C = n × T × S × B,其中n代表磁头数,T代表磁道数,S代表每磁道的扇区数,B代表每个扇区的字节数。在这个例子中,n = 16,T = 256,S = 16,B = 512B,得到最大存储容量为32MB。 接着,计算了最大位密度和磁道密度。位密度是单位长度内存储的信息位数,而磁道密度是单位长度内的磁道数。位密度计算为16×512×8/10π ≈ 2087 bpi(位/英寸),磁道密度计算为256/(14/2 - 10/2) = 128 tpi(道/英寸)。 然后,讨论了磁盘的平均存取时间和数据传输率。平均存取时间(ACT)是磁盘读写数据所需的平均时间,包括寻道时间和旋转延迟。数据传输率(Dr)是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在本例中,平均等待时间是60/(3600×2)= 8.3ms,平均寻道时间为15ms。因此,总的平均存取时间是这些时间之和,忽略启动延迟,约为24.3ms。数据传输率计算为16×512×8×3600/60 ≈ 480KB/s。 此外,题目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设计一个有4台相同磁盘组的磁盘子系统的地址格式。解决方案是使用一个17位的地址格式,包括2位的驱动器号、8位的圆柱面号、4位的盘面号和4位的扇区号。 最后,标签"组成原理课后答案张功萱版"表明这是一份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课后习题解答,内容涵盖了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思想、早期计算机结构特点以及现代计算机以存储器为中心的原因,还有衡量计算机性能的技术指标,如字长、主频、内存容量和I/O设备性能等。这部分内容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