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200×: 系统与软件可移植性指标体系

需积分: 25 21 下载量 11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11 收藏 171KB PDF 举报
"GB/T××××.1—20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关注于系统与软件的可移植性,分为三个部分:指标体系、测试方法和度量方法。该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旨在提供可移植性的评估框架,适用于有移植需求的计算机软件产品和相关系统。" 系统与软件可移植性是衡量一个软件系统或应用在不同硬件、操作系统、网络环境或开发平台之间迁移能力的关键因素。在信息技术领域,可移植性确保软件产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降低了维护和升级的成本,提高了代码的重用性。 该国家标准GB/T××××.1—200×的第1部分专门介绍了可移植性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一系列用于定义、评估和度量可移植性的指标。这些指标并非固定不变,可以根据开发者、评估者、质量管理者和需方的需求进行选择或修改,以适应特定项目或产品的可移植性质量要求。 标准中提到了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1. **移植主体**:指的是需要进行移植的系统或软件组件,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也可以是软件中的某个模块或功能。 2. **移植过程**:涵盖了从源环境到目标环境的整个迁移流程,包括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验证等阶段。 3. **可移植性指标体系**:由多个层次的指标构成,如兼容性、适应性、可安装性、可配置性、可互操作性等。每个指标都有详细的描述,用于量化和比较不同软件的可移植性。 4. **可移植性指标体系结构模型**:描述了指标如何组织和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评价框架。 5. **指标体系描述**:详细解释了每个指标的含义、应用条件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指标适用于多种软件产品和系统,但不是所有指标都适用于所有情况。选择和应用指标时应考虑具体的产品特性和移植需求。 此外,GB/T××××系列标准的第2部分和第3部分分别提供了可移植性的测试方法和度量方法,它们与第1部分结合使用,可以全面地评估和改善软件的可移植性质量。 通过遵循这些国家标准,开发团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改进其软件产品的可移植性,从而增强软件的市场竞争力,降低未来的维护成本,并提高用户满意度。同时,对于软件采购者而言,这些标准提供了评估供应商软件质量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