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pearsonr(list(data.iloc[:, i]), list(data.iloc[:, -1]))从第三列开始提取
时间: 2024-01-16 19:03:14 浏览: 105
数据,并计算它们与最后一列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
```python
from scipy.stats import pearsonr
# 假设数据存储在名为data的DataFrame中
for i in range(2, len(data.columns)-1):
# 提取第i列数据和最后一列数据,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
corr, _ = pearsonr(list(data.iloc[:, i]), list(data.iloc[:, -1]))
print(f"Column {i+1} correlation with the last column: {corr:.2f}")
```
这个代码循环遍历从第三列到倒数第二列的所有列,提取它们的数据并计算它们与最后一列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结果将打印出来,每一行显示当前列的编号和它与最后一列的相关系数。
相关问题
使用pearsonr(list(data.iloc[:, i]), list(data.iloc[:, -1]))从第三列开始提取多行
可以使用以下代码:
```python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cipy.stats import pearsonr
# 读取数据
data = pd.read_csv('data.csv')
# 提取第三列开始的多行数据
start_col = 2
end_row = 10
sub_data = data.iloc[start_col:end_row, :]
# 计算每列与最后一列的相关系数
for i in range(start_col, len(data.columns)):
corr, _ = pearsonr(list(sub_data.iloc[:, i]), list(sub_data.iloc[:, -1]))
print('Column %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3f' % (i, corr))
```
其中,`start_col`表示开始提取的列索引(第三列为索引2),`end_row`表示提取的行数。`sub_data`即为提取的子数据集。循环遍历每列,使用`pearsonr`函数计算该列与最后一列的相关系数,并打印结果。
pearsonr(list(data.iloc[:, i]), list(data.iloc[:, -1]))详细解释
`pearsonr()`函数是Python中用于计算两个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和p值的函数,通常用于分析两个变量是否相关。在这里,`list(data.iloc[:, i])`表示选取data中的第i列数据并转化为列表形式,`list(data.iloc[:, -1])`表示选取data中的最后一列数据并转化为列表形式。`pearsonr()`函数将这两个列表作为输入,然后返回一个元组,其中第一个元素是皮尔逊相关系数,第二个元素是p值。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到1,其值越接近1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正相关性越强,值越接近-1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负相关性越强,值越接近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p值表示在零假设下(即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关系)获得当前相关系数的概率,p值越小表示当前相关系数的可靠程度越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