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 modpow(b, e, n): #大数快速幂取模 # 查找e的长度 tst = 1 siz = 0 while e >= tst: tst <<= 1 siz += 1 siz -= 1 # calculate the result r = 1 for i in range(siz, -1, -1): r = (r * r) % n if (e >> i) & 1: r = (r * b) % n return r什么意思
时间: 2024-02-14 07:14:12 浏览: 66
这是一个 Python 函数,用于计算 `(b^e) % n` 的值,即将 b 的 e 次方对 n 取余数的结果。
具体来说,这个函数使用了快速幂算法来计算幂的值,以避免在计算大的幂时出现性能问题。快速幂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幂以二进制表示,然后按位计算幂的值。具体实现中,首先找到 e 的二进制表示的最高位,然后从最高位开始依次计算幂的值,直到最低位。
在这个函数中,首先使用一个循环来确定 e 的长度,并计算出最高位的位置。然后使用另一个循环从最高位开始依次计算幂的值,并在必要时乘以 b,最后将结果对 n 取余数并返回。
其中,变量 b 表示底数,变量 e 表示指数,变量 n 表示模数。
相关问题
帮我理解以下代码:##计算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样本数 ##x_train.shape[0]表示训练数据集x_train的样本数量。其中,x_train是一个二维数组,第一维表示样本的数量,第二维表示每个样本的特征数量。因此,x_train.shape[0]就是获取x_train数组的第一维大小,即样本数量。 train_num,test_num = x_train.shape[0],x_test.shape[0] ##存储结果 second_level_train_set = np.zeros((train.num,)) second_level_test_set = np.zeros((test_num,)) test_nfolds_sets = np.zeros((test_num,n_folds)) ##K折交叉验证 kf = KFold(n_splits = n_folds) ##依次使用K折数据集训练数据 for i,(train_index,test_index)in enumerate(kf.split(x_train)): ##切分K折数据 x_tra,y_tra = x_train[train_index],y_train[train_index] x_tes,y_tes = x_train[test_index],y_train[test_index] ##训练数据 clf.fit(x_tra,y_tra) ##对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预测 second_level_train_set[test_index] = clf.predict(x_tst) test_nfolds_sets[:,i] = clf.predict(x_test) ##计算返回的均值 second_level_test_set[:] = test_nfolds_sets.mean(axis = 1) return second_level_train_test_set,second_level_test_set
这段代码实现的是Stacking中的第一步,即对基础模型进行K折交叉验证并生成元特征。具体来说,代码中首先计算了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样本数,然后初始化了三个用于存储结果的数组。接下来,使用K折交叉验证对基础模型进行训练,并对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保存到相应的数组中。最后,计算了测试集预测结果的均值,并将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元特征作为函数的返回值。
值得注意的是,代码中使用了一个循环来依次使用K折数据集训练数据,并将每一次的预测结果保存到对应的位置上。这里的clf指代的是一个基础模型,它在训练和预测时需要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相关。另外,mean()函数用于计算测试集预测结果的均值。
请帮我解释这段代码:#include "cmd_parse.h" static int bufed_uart_rcv_1B(void *ref, uint8_t *c) { BUFED_UART_T *h = ref; return bufed_uart_rcv(h, c, 1); } CMD_PARSE_T *cmd_ps_1; osThreadId rx_cmp_tst_hd; extern RNG_HandleTypeDef hrng; void uart1_fast_loopback_test(uint32_t fatfs_ok) { uint8_t *tx_buf, *rx_buf; tx_buf= pvPortMalloc(URT_TST_BUF_LEN); if(tx_buf == NULL){ GS_LOGPRT_ERR("tx_buf pvPortMalloc failed.\r\n"); goto err_00; } rx_buf= pvPortMalloc(URT_TST_BUF_LEN); if(rx_buf == NULL){ GS_LOGPRT_ERR("tx_buf pvPortMalloc failed.\r\n"); goto err_01; } FIL *fp = pvPortMalloc(sizeof(*fp)); if(fp==NULL){ GS_LOGPRT_ERR("tx_buf pvPortMalloc failed.\r\n"); goto err_02; } bfdurt_tst_01.rx_buf = rx_buf; bfdurt_tst_01.tx_buf = tx_buf; bfdurt_tst_01.buf_size = URT_TST_BUF_LEN; bfdurt_tst_01.err_cnt = 0; for(uint32_t i = 0; i < URT_TST_BUF_LEN; i++) tx_buf[i] = HAL_RNG_GetRandomNumber(&hrng); osThreadDef(rx_cmp_tst_tsk, uart_rx_cmp, osPriorityBelowNormal, 0, 200); rx_cmp_tst_hd = osThreadCreate(osThread(rx_cmp_tst_tsk), &(bfdurt_tst_ptr)); osDelay(120); uint32_t lp; cmdprs_init(&cmd_ps_1, 256, &RBFD_UART_GET_UART(urt2), bufed_uart_rcv_1B); uint32_t f_num = 0; size_t n; while(1){ GS_Printf("Input test data length\r\n"); cmdprs_read_1line(cmd_ps_1); char ch; int scn = sscanf((void*)cmd_ps_1->buf->data,"%lu%c", &lp, &ch); if(scn == 2){ if(ch == 'M' || ch == 'm') lp <<= 10U; else if(ch == 'G' || ch == 'g') lp <<= 20U; else if(ch == 'K' || ch == 'k') ; else lp >>= 10U; lp /= (URT_TST_BUF_LEN/1024); }else{ GS_Printf("ERROR\r\n"); break; }
这段代码包含了一些头文件的引用,并定义了一些变量和函数。下面是代码的解释:
1. `#include "cmd_parse.h"` 是一个预处理指令,用于包含头文件 "cmd_parse.h"。
2. `static int bufed_uart_rcv_1B(void *ref, uint8_t *c)` 是一个静态函数,接收一个字节的数据并存储在指针 `c` 指向的位置。它通过调用函数 `bufed_uart_rcv` 来实现。
3. `CMD_PARSE_T *cmd_ps_1;` 声明了一个指向 `CMD_PARSE_T` 类型的指针变量 `cmd_ps_1`。
4. `osThreadId rx_cmp_tst_hd;` 声明了一个 `osThreadId` 类型的变量 `rx_cmp_tst_hd`,用于存储线程的标识符。
5. `extern RNG_HandleTypeDef hrng;` 是一个外部变量的声明,表示 `hrng` 是一个 `RNG_HandleTypeDef` 类型的变量,这个变量在其他地方定义。
6. `void uart1_fast_loopback_test(uint32_t fatfs_ok)` 是一个函数,用于进行 UART1 快速回环测试。它接受一个名为 `fatfs_ok` 的参数。
7. 在函数内部,定义了指向缓冲区的指针 `tx_buf` 和 `rx_buf`,并使用函数 `pvPortMalloc` 分配了内存空间。
8. 进行了内存分配的错误检查,在出现错误时跳转到标签 `err_00`、`err_01` 或 `err_02` 进行错误处理。
9. 分配了一个 `FIL` 结构体的内存空间,并进行了错误检查。
10. 给全局变量 `bfdurt_tst_01` 的成员赋值,包括 `rx_buf`、`tx_buf`、`buf_size` 和 `err_cnt`。
11. 使用循环为 `tx_buf` 数组赋值随机数。
12. 使用 `osThreadDef` 定义了一个线程任务,名为 `rx_cmp_tst_tsk`,并创建了一个线程实例 `rx_cmp_tst_hd`。
13. 使用 `osDelay` 函数进行延迟。
14. 调用函数 `cmdprs_init` 进行命令解析器的初始化,将结果赋值给指针变量 `cmd_ps_1`。
15. 进入一个无限循环,在循环中进行一些输入输出操作和逻辑判断。
总体来说,这段代码主要是用于进行 UART1 快速回环测试,并包含了一些内存分配、线程创建和命令解析的操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