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算法将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A分解为两个具有相同结构的链表B和C,其中B的结点为A表中值小于0的结点,而C表的结点为A表中值大于0的结点(链表A中的元素为非零 整数,要水B、C表利用A表的结点
时间: 2023-09-03 15:26:55 浏览: 260
### 回答1:
实现如下:
定义两个指针,分别指向B表和C表的头结点
遍历链表A,将小于0的结点插入B表,大于0的结点插入C表
最后将B表和C表的尾结点的next指针置为NULL,返回B表和C表的头结点
以下是示例代码:
ListNode* splitList(ListNode* head) {
ListNode* B = new ListNode(0);
ListNode* C = new ListNode(0);
ListNode* curB = B;
ListNode* curC = C;
ListNode* cur = head->next;
while (cur != NULL) {
if (cur->val < 0) {
curB->next = cur;
curB = curB->next;
} else {
curC->next = cur;
curC = curC->next;
}
cur = cur->next;
}
curB->next = NULL;
curC->next = NULL;
return B;
}
注意:这里只返回B表的头结点,如果需要C表的头结点,可以在返回值中添加一个字段。
### 回答2:
这里我们可以使用两个辅助链表B和C来存储值小于0和大于0的节点。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设计算法:
1. 创建两个空链表B和C,分别表示B表和C表。
2. 遍历链表A的每个节点,并判断节点的值大小。
3. 如果节点的值小于0,则将该节点从链表A删除,并将其插入到链表B的末尾。
4. 如果节点的值大于0,则将该节点从链表A删除,并将其插入到链表C的末尾。
5. 遍历完链表A的所有节点后,B和C链表即为所求。
以下是一个示例实现:
```
class ListNode:
def __init__(self, value):
self.val = value
self.next = None
def divideLinkedList(A):
B = ListNode(None) # 创建B链表的头结点
C = ListNode(None) # 创建C链表的头结点
curB = B # 用于遍历B链表
curC = C # 用于遍历C链表
cur = A.next # 从A链表的第一个节点开始遍历
while cur:
if cur.val < 0:
temp = cur
cur = cur.next
temp.next = None
curB.next = temp
curB = curB.next
else:
temp = cur
cur = cur.next
temp.next = None
curC.next = temp
curC = curC.next
return B, C
```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其中n是链表A的节点数,因为我们需要遍历链表A的所有节点。空间复杂度为O(1),因为我们只使用了有限的额外空间来存储辅助链表B和C的头结点。
### 回答3:
算法如下:
1. 创建两个新链表B和C,分别用于存放A表中值小于0和大于0的节点。
2. 定义两个指针,分别指向链表B的尾部和链表C的尾部。初始时,让两个指针均指向空节点。
3. 遍历链表A,对于每个节点进行以下操作:
a. 判断节点的值是否小于0。如果是,将该节点从链表A中删除,并将其插入到链表B的尾部。
b. 判断节点的值是否大于0。如果是,将该节点从链表A中删除,并将其插入到链表C的尾部。
4. 遍历完链表A后,链表B和链表C中的节点已经分离。将链表B的尾部指向空节点,链表C的尾部指向空节点。
5. 返回链表B和链表C。
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其中n为链表A的长度。因为需要遍历一次链表A,并在遍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节点的删除和插入操作。空间复杂度为O(1),因为只需要创建两个指针和两个新链表,不需要额外的空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