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逐步分析该代码,要求证明up函数中将while (x / 2 && h[x] < h[x / 2])改成while (x / 2 && h[x] <= h[x/2] ) 的错误性
时间: 2024-05-23 09:15:02 浏览: 134
等于 0 改为 x > 0 不影响函数的功能。
首先,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并查集”的数据结构,具体用途是将不同的元素分组,以便于进行查找和统计。
在这个数据结构中,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父节点”,最终这些元素会被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组”,每个组都由若干个元素组成,而且每个元素都属于且仅属于一个组。
up函数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这个“分组”的过程。它的输入是两个元素,要求将它们分别所在的组合并成一个组。
在具体实现上,这个函数首先通过find函数找到它们各自所在的组,接着判断这两个组是否属于同一个组,如果是,则不需要任何操作;如果不是,则将其中一个组的根节点设置为另一个组的根节点,使它们成为同一个组。
关于up函数中的while循环条件,它的作用是将当前元素的祖先节点全部指向它们所在组的根节点,这样可以加速find函数的执行速度。但是这个循环条件实际上是可以改为x>0的,原因是:
1. 当x等于0时,判断(x/2)==0和(x>0)的结果是相同的。
2. 当x为负数时,无论使用哪种循环条件都没有意义,因为一个元素不可能存在负数的祖先。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正数的情况。
3. 当x为正数时,如果采用(x/2)==0作为循环条件,则会导致某些情况下需要执行更多的循环次数,因为这种条件相当于将当前元素一直追溯到根节点,而实际上只需要将它追溯到它们所在组的根节点即可。因此,改为x>0的循环条件更加合理。
总的来说,up函数中的while循环条件变更不会影响函数的功能,但是会对函数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关问题
while (1) { buffer=(unsigned int)*currentDataPtr++; /* get 8 bits */ /* branch left if current bit == 1, else branch right */ index = ( (buffer & 0x0080) ? fastleft : decode_table[index].right); buffer <<= 1; /* rotate next bit to test postion */ fastleft = decode_table[index].left; /* set up frequently used var */ if (fastleft == 0)
这段代码是`uncompress()`函数中的主要循环,用于解码输入数据并将解码后的字符写入输出文件中。
在循环的每次迭代中,代码从输入数据中读取8位,并将其存储在`buffer`变量中。然后,代码根据`buffer`中的最高位(即第8位)来决定是向左分支还是向右分支。如果最高位是1,则向左分支;否则向右分支。代码会将当前节点的索引存储在`index`变量中,以便在下一次迭代中访问该节点的子节点。
接下来,代码将`buffer`左移1位,以便在下一次迭代中测试下一个位。然后,代码将`fastleft`设置为当前节点的左侧节点索引,以便在下一次迭代中将其作为当前节点的左侧节点。这个变量在循环中被频繁使用,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沿着树的左侧分支前进。
最后,代码检查`fastleft`是否为0。如果是0,则表示已经解码出一个完整的字符。此时,代码将该字符写入输出文件中,并检查是否写入成功。如果写入失败,则输出一条错误消息,并返回1表示解压缩失败。
整个循环的目的是通过递归地访问树中的节点来解码输入数据,直到所有数据都被解码为字符并写入输出文件中。
修改 #include "stm32f10x.h" void TIM4_Configuration(void) { TIM_TimeBaseInitTypeDef TIM_TimeBaseStructure; TIM_OCInitTypeDef TIM_OCInitStructure; /* 使能定时器4时钟 / RCC_APB1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_TIM4, ENABLE); / 定时器基本配置 /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20000; // 每个PWM周期为20ms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7200 - 1; // 定时器预分频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0;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 TIM_TimeBaseInit(TIM4, &TIM_TimeBaseStructure); / PWM模式配置 / TIM_OCStructInit(&TIM_OCInitStructure); TIM_OCInitStructure.TIM_OCMode = TIM_OCMode_PWM1; TIM_OCInitStructure.TIM_OutputState = TIM_OutputState_Enable; TIM_OCInitStructure.TIM_Pulse = 0; TIM_OCInitStructure.TIM_OCPolarity = TIM_OCPolarity_High; / PWM输出通道1配置 / TIM_OC1Init(TIM4, &TIM_OCInitStructure); TIM_OC1PreloadConfig(TIM4, TIM_OCPreload_Enable); / PWM输出通道3配置 / TIM_OC3Init(TIM4, &TIM_OCInitStructure); TIM_OC3PreloadConfig(TIM4, TIM_OCPreload_Enable); / 使能定时器4 / TIM_Cmd(TIM4, ENABLE); } void Servo_Control(uint16_t angle1, uint16_t angle2) { uint16_t ccr1 = 1000 + (angle1 * 1000 / 180); // 将角度转换为对应的PWM占空比 uint16_t ccr3 = 1000 + (angle2 * 1000 / 270); / 设置PWM输出占空比 / TIM_SetCompare1(TIM4, ccr1); TIM_SetCompare3(TIM4, ccr3); } int main(void) { / 初始化定时器4和GPIOB的相应引脚 */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B, ENABLE);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6 | GPIO_Pin_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GPIOB, &GPIO_InitStructure); TIM4_Configuration(); while(1) { Servo_Control(0, 0); // 控制舵机1和舵机2的角度 delay_ms(1000); // 延迟1秒 Servo_Control(90, 135); delay_ms(1000); Servo_Control(180, 270); delay_ms(1000); Servo_Control(90, 135); delay_ms(1000); } }
这段代码是用来控制两个舵机的角度的,其中使用了STM32F10x系列的定时器4来产生PWM信号,从而控制舵机的角度。
具体来说,代码中首先对定时器4进行了基本的配置,包括预分频、周期等参数的设置,以及PWM模式的配置。然后在主函数中通过调用Servo_Control函数来控制舵机的角度,Servo_Control函数中将输入的角度值转换为对应的PWM占空比,并将占空比设置给定时器4的PWM输出通道1和3,从而控制两个舵机的角度。最后通过delay_ms函数进行延时,以便观察舵机的动作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代码中的具体参数值(如预分频、周期、占空比等)是根据具体的硬件电路和舵机型号进行设置的,不同的硬件电路和舵机型号可能需要不同的参数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