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讲解一下这段代码: void init() { dp[0][0] = 1; for(int i = 1; i <= len; i++) { for(int j = 0; j < 10; j++) { for(int k = 0; k < 10; k++) { // if(j == 4) continue; // 排除数字 4 // else if(j == 6 && k == 2) continue; // 排除62 if(j != 4 && (j != 6 || k != 2)) dp[i][j] += dp[i - 1][k]; } } } } int solve(int n) { memset(digit, 0, sizeof(digit)); int ans = 0, len = 0; while(n > 0) { digit[++len] = n % 10; n /= 10; } for(int i = len; i > 0; i--) { // 从 n 的高位到低位 for(int j = 0; j < digit[i]; j++) { if(j != 4 && !(digit[i+1]==6 && j==2)) ans += dp[i][j]; } if(digit[i] == 4) break; // 第 i 位是4,则第i位后面以4开头后面的数不要了 if(digit[i + 1] == 6 && digit[i] == 2) break; } return ans; }
时间: 2024-04-14 22:31:46 浏览: 89
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计算满足条件的数字个数的功能。下面是对代码的详细解释:
1. `init()` 函数用于初始化动态规划数组 `dp`。首先,将 `dp[0][0]` 初始化为 1,表示第一位为 0 的 0 位数的符合条件的数字数量为 1。接下来,使用三重循环遍历动态规划数组 `dp`,计算每个位置上的数字数量。其中,外层循环 `i` 表示数字的位数,中层循环 `j` 表示当前位的数字,内层循环 `k` 表示上一位的数字。在每个位置上,如果当前位的数字不等于 4 并且不等于 6 或者上一位的数字不等于 2,就将上一位的数字数量加到当前位置上的数字数量中。
2. `solve(int n)` 函数用于计算闭区间 [0, n] 中满足条件的数字个数。首先,通过取模运算和除法运算将输入的整数 `n` 拆分成各个位上的数字,并存储在数组 `digit` 中。然后,从最高位开始遍历数字,并根据条件判断累加满足条件的数字个数。具体来说,在每个位置上,外层循环 `i` 表示当前位数,内层循环 `j` 表示当前位的数字。如果当前位的数字不等于 4 并且下一位的数字不等于 6 或者当前位的数字等于 4,就将当前位置上的数字数量加到答案 `ans` 中。同时,如果当前位的数字为 4 或者下一位的数字为 6 且当前位的数字为 2,则跳出循环,因为后面以这些数字开头的数字不满足条件。最后,返回答案 `ans`。
这段代码主要通过动态规划的方式计算符合条件的数字个数,并利用取模和除法运算将输入的整数拆分成各个位上的数字,然后根据条件判断累加满足条件的数字个数。
相关问题
帮我讲解一下下面这段代码: /* http://acm.hdu.edu.cn/showproblem.php?pid=2089 递推 dp[i][j] = for j in range(0, i) dp[i][j] += dp[j][k] (j!=4 && (j!=6 && k != 2)) */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len = 10; long long dp[10][10] = {0}; // dp[i][j] 表示第一位为 j 的 i 位数的符合条件的数字数量 int digit[12]; // digit[i] 表示存第 i 位数 void init() { dp[0][0] = 1; for(int i = 1; i <= len; i++) { for(int j = 0; j < 10; j++) { for(int k = 0; k < 10; k++) { // if(j == 4) continue; // 排除数字 4 // else if(j == 6 && k == 2) continue; // 排除62 if(j != 4 && (j != 6 || k != 2)) dp[i][j] += dp[i - 1][k]; } } } } int solve(int n) { // 计算[0, n)区间满足条件的数字个数 memset(digit, 0, sizeof(digit)); int ans = 0, len = 0; while(n > 0) { digit[++len] = n % 10; n /= 10; } for(int i = len; i > 0; i--) { // 从 n 的高位到低位 for(int j = 0; j < digit[i]; j++) { if(j != 4 && !(digit[i+1]==6 && j==2)) ans += dp[i][j]; } if(digit[i] == 4) break; // 第 i 位是4,则第i位后面以4开头后面的数不要了 if(digit[i + 1] == 6 && digit[i] == 2) break; } return ans; } int main() { init(); int n, m; while(~scanf("%d%d", &n, &m)) { if(n == 0 && m == 0) break; printf("%d\n", solve(m + 1) - solve(n)); } return 0; }
这段代码是解决一个问题的递推算法。问题的描述是:给定一个闭区间 [m, n],其中 m 和 n 是两个正整数,统计该区间内满足特定条件的数字个数。
首先,代码中的 init 函数用于初始化一个二维数组 dp。dp[i][j] 表示第一位为 j 的 i 位数中满足条件的数字数量。初始化时,将 dp[0][0] 设置为 1,表示只有一个位数且为 0,满足条件的数字个数为 1。
然后,通过嵌套循环来计算 dp 数组的其他元素。外层循环遍历位数 i,内层两个循环遍历第 i 位数的可能取值 j 和前一位数的可能取值 k。在遍历过程中,根据特定条件判断,如果满足条件,则将 dp[i][j] 累加上 dp[i-1][k] 的值。
接下来,solve 函数用于计算闭区间 [0, n) 中满足条件的数字个数。首先,将数字 n 拆分成位数,并保存在 digit 数组中。然后,从高位到低位遍历 digit 数组。对于第 i 位数 digit[i],通过嵌套循环来计算满足条件的数字个数。内层循环遍历从 0 到 digit[i]-1 的可能取值 j,根据特定条件判断,如果满足条件,则将答案 ans 加上 dp[i][j] 的值。
在循环过程中,如果第 i 位数 digit[i] 等于 4,则表示以 4 开头的数字后面的数字不满足条件,因此可以直接跳出循环。如果第 i 位数 digit[i] 等于 2 且下一位数 digit[i+1] 等于 6,则表示以 62 开头的数字后面的数字也不满足条件,可以直接跳出循环。
最后,在主函数中,通过调用 init 函数来初始化 dp 数组。然后,通过循环读入输入的 m 和 n 的值,直到 m 和 n 都为 0 时结束循环。在每次循环中,计算闭区间 [m, n] 内满足条件的数字个数,即 solve(m+1) - solve(n),并输出结果。
这段代码利用动态规划的思想,通过递推关系计算满足条件的数字个数,从而高效地解决了给定的问题。
请帮我优化以下代码: int dp[100]; int best[100]; int summin=1000; int sum=0,cnt=0;; int i,j,k,t,z=1; for(i=1;i<=n;i++) { dp[i]=i; best[i]=10; } dp[n+1]=1; i=n; while(i>1) { for(j=i;j<=n;j++) { t=dp[i]; dp[i]=dp[j]; dp[j]=t; for(k=1;k<=n;k++) { if(m[dp[k]][dp[k+1]]==0) { cnt=1; } sum=sum+m[dp[k]][dp[k+1]]; } if(sum<=summin && cnt==0) { z=1; if(sum==summin) { for(k=1;k<=n+1;k++) { if(best[k]>dp[k]) { z=1; break; } if(best[k]<dp[k]) { z=2; break; } if(best[k]==dp[k]) { z=0; } } } summin=sum; if(z==1) { for(k=1;k<=n+1;k++) { best[k]=dp[k]; } } } /*for(k=1;k<=n+1;k++) { printf("%d ",dp[k]); } printf("\n");*/ cnt=0; sum=0; } i--; }
这段代码有一些可以优化的地方,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使用定义常量代替硬编码的数字。例如,将100替换为一个定义为MAX_SIZE的常量。
2. 在初始化数组时,使用memset()函数代替循环。
3. 在代码中使用函数来执行重复的任务,例如计算数组中的总和。
4. 在循环中使用前缀递增运算符(++i)代替后缀递增运算符(i++)。
5. 在循环中使用break语句代替标志变量。
6. 将代码分解为更小的函数,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可以使用上述建议来重构代码,以下是一个优化后的示例:
```c++
#define MAX_SIZE 100
int dp[MAX_SIZE], best[MAX_SIZE];
int summin = INT_MAX;
void init(int n) {
memset(dp, 0, sizeof(dp));
memset(best, 10, sizeof(best));
for (int i = 1; i <= n; ++i) {
dp[i] = i;
}
dp[n + 1] = 1;
}
int sum(int m[][MAX_SIZE], int n) {
int s = 0;
for (int i = 1; i <= n; ++i) {
if (m[dp[i]][dp[i + 1]] == 0) {
return INT_MAX;
}
s += m[dp[i]][dp[i + 1]];
}
return s;
}
void update_best(int n, int z) {
if (z == 1) {
for (int k = 1; k <= n + 1; ++k) {
best[k] = dp[k];
}
}
}
void swap(int& a, int& b) {
int t = a;
a = b;
b = t;
}
void solve(int m[][MAX_SIZE], int n) {
init(n);
for (int i = n; i > 1; --i) {
for (int j = i; j <= n; ++j) {
swap(dp[i], dp[j]);
int s = sum(m, n);
if (s < summin) {
summin = s;
z = 1;
update_best(n, z);
} else if (s == summin) {
z = 0;
for (int k = 1; k <= n + 1; ++k) {
if (best[k] > dp[k]) {
z = 1;
break;
}
if (best[k] < dp[k]) {
z = 2;
break;
}
}
update_best(n, z);
}
swap(dp[i], dp[j]);
}
}
}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