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Matlab产生某一一维正态分布随机数,验证其取值落在区间(2,5)上的概率与理论上计算的概率相同,要有图像,比如独立重复产生10000次的正态分布N(3,1)的随机数,统计其取值在区间(2,5)的频率,与理论上该分布随机变量落在此区间概率比较
时间: 2024-03-17 20:43:04 浏览: 65
好的,下面是Matlab代码和解释:
```matlab
% 产生10000个正态分布N(3,1)的随机数
x = normrnd(3,1,10000,1);
% 统计随机数落在区间(2,5)内的频数
freq = sum(x > 2 & x < 5);
% 计算理论上该分布随机变量落在(2,5)内的概率
p_theory = normcdf(5,3,1) - normcdf(2,3,1);
% 计算实际上该分布随机变量落在(2,5)内的概率
p_empirical = freq / 10000;
% 显示结果
fprintf('随机数落在(2,5)内的频率为 %.4f\n', p_empirical);
fprintf('理论上该分布随机变量落在(2,5)内的概率为 %.4f\n', p_theory);
% 绘制直方图
histogram(x,50);
hold on;
xline(2,'r--');
xline(5,'r--');
xlabel('随机数取值');
ylabel('频数');
title('10000次正态分布N(3,1)的随机数');
```
代码解释:
首先,使用 `normrnd` 函数产生10000个正态分布N(3,1)的随机数。然后,使用逻辑运算符 `&` 和 `sum` 函数统计随机数落在区间(2,5)内的频数。接着,使用 `normcdf` 函数计算理论上该分布随机变量落在(2,5)内的概率。最后,使用频率除以总数得到实际上该分布随机变量落在(2,5)内的概率。同时,使用 `histogram` 函数绘制直方图,并使用 `xline` 函数绘制区间(2,5)的边界线。
运行代码后,会显示随机数落在(2,5)内的频率和理论上该分布随机变量落在(2,5)内的概率。同时,还会弹出一个窗口显示10000次正态分布N(3,1)的随机数的直方图。可以看到,直方图的形状符合正态分布的特点,而区间(2,5)内的频数与理论上该分布随机变量落在此区间概率相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