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ython实现双向RRT算法

时间: 2024-03-28 20:34:41 浏览: 17
双向RRT算法是一种用于路径规划的算法,它通过同时从起点和终点开始构建两棵树,直到两棵树相交或找到一条连接两棵树的路径。下面是用Python实现双向RRT算法的基本步骤: 1. 定义节点类: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节点类来表示树中的节点。节点类通常包含节点的坐标、父节点等信息。 2. 初始化树:创建两棵树,分别从起点和终点开始。起点和终点分别作为两棵树的根节点。 3. 扩展树:在每次迭代中,从起点树和终点树中选择一个树进行扩展。选择的方法可以是随机选择或者根据一定的启发式规则选择。 4. 生成新节点:在选择的树中,生成一个新的节点。可以通过随机采样或者使用启发式规则生成新节点。 5. 连接节点:将新生成的节点与树中最近的节点进行连接。可以使用欧氏距离或其他距离度量方法来计算最近的节点。 6. 检查碰撞:检查连接的路径是否与障碍物相交。如果相交,则舍弃该路径。 7. 更新树:将新生成的节点添加到选择的树中,并更新节点的父节点。 8. 判断终止条件:判断两棵树是否相交,或者是否找到了一条连接两棵树的路径。如果满足终止条件,则算法结束。 9. 生成路径:如果找到了连接两棵树的路径,从起点树和终点树中分别沿着父节点指针回溯,生成最终的路径。 下面是一些相关问题:
相关问题

双向rrt算法路径规划python

双向RRT(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算法是一种用于路径规划的算法,它通过构建两棵树来搜索起始点和目标点之间的路径。下面是双向RRT算法路径规划的Python实现介绍: 1. 初始化:定义起始点和目标点,并创建两棵树,分别从起始点和目标点开始生长。 2. 生长树:在每次迭代中,随机生成一个点,并在树中找到最近的节点。然后,从该最近节点沿着随机生成的点方向生长一段距离,直到达到树中的一个新节点。 3. 连接树:在每次迭代中,检查两棵树是否相交。如果相交,则找到相交点,并将两棵树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路径。 4. 判断终止条件:当两棵树连接成功,或者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时,停止算法。 5. 生成路径:从连接成功的节点开始,依次回溯到起始点和目标点,形成一条完整的路径。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双向RRT算法的Python实现示例: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 point): self.point = point self.parent = None def distance(point1, point2): return np.linalg.norm(point1 - point2) def generate_random_point(): # 生成随机点的逻辑 ... def extend_tree(tree, random_point): nearest_node = None nearest_distance = float('inf') for node in tree: dist = distance(node.point, random_point) if dist < nearest_distance: nearest_node = node nearest_distance = dist new_point = # 从nearest_node沿着random_point方向生长一段距离得到的新点 new_node = Node(new_point) new_node.parent = nearest_node tree.append(new_node) def connect_trees(tree1, tree2): # 判断两棵树是否相交的逻辑 ... def rrt(start_point, goal_point, max_iterations): start_node = Node(start_point) goal_node = Node(goal_point) tree1 = [start_node] tree2 = [goal_node] for _ in range(max_iterations): random_point = generate_random_point() extend_tree(tree1, random_point) if connect_trees(tree1, tree2): # 生成路径的逻辑 ... return path extend_tree(tree2, random_point) if connect_trees(tree1, tree2): # 生成路径的逻辑 ... return path return None # 使用示例 start_point = np.array([0, 0]) goal_point = np.array([10, 10]) max_iterations = 1000 path = rrt(start_point, goal_point, max_iterations) if path is not None: print("找到路径:", path) else: print("未找到路径") ```

双向rrt算法python代码

以下是双向RRT算法的Python代码示例: ```python import random import math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class RRTNode: def __init__(self, x, y): self.x = x self.y = y self.parent = None class BiRRT: def __init__(self, start, goal, obstacle_list, rand_area, expand_dist=0.5, goal_sample_rate=20, max_iter=500): self.start_node = RRTNode(start[0], start[1]) self.goal_node = RRTNode(goal[0], goal[1]) self.obstacle_list = obstacle_list self.min_rand = rand_area[0] self.max_rand = rand_area[1] self.expand_dist = expand_dist self.goal_sample_rate = goal_sample_rate self.max_iter = max_iter self.node_list1 = [self.start_node] self.node_list2 = [self.goal_node] self.path = [] def planning(self): for i in range(self.max_iter): if random.randint(0, 100) > self.goal_sample_rate: rnd = self.get_random_node() else: rnd = self.goal_node nearest_node1 = self.nearest_node(self.node_list1, rnd) nearest_node2 = self.nearest_node(self.node_list2, rnd) new_node1 = self.steer(nearest_node1, rnd, self.expand_dist) new_node2 = self.steer(nearest_node2, rnd, self.expand_dist) if self.check_collision(new_node1) and self.check_collision(new_node2): self.node_list1.append(new_node1) self.node_list2.append(new_node2) self.connect(new_node1, new_node2) if self.calc_dist(new_node1, self.goal_node) < self.expand_dist: final_node = self.steer(new_node1, self.goal_node, self.expand_dist) if self.check_collision(final_node): self.path = self.get_path(final_node) return self.path self.node_list1, self.node_list2 = self.node_list2, self.node_list1 def steer(self, from_node, to_node, extend_length=float("inf")): new_node = RRTNode(from_node.x, from_node.y) dist, angle = self.calc_distance_and_angle(new_node, to_node) if dist < extend_length: extend_length = dist new_node.x += extend_length * math.cos(angle) new_node.y += extend_length * math.sin(angle) new_node.parent = from_node return new_node def connect(self, from_node, to_node): from_node.parent = to_node def get_path(self, node): path = [[node.x, node.y]] while node.parent: node = node.parent path.append([node.x, node.y]) return path def nearest_node(self, node_list, node): nearest_node = node_list[0] for n in node_list: if self.calc_dist(n, node) < self.calc_dist(nearest_node, node): nearest_node = n return nearest_node def calc_dist(self, from_node, to_node): return math.sqrt((from_node.x - to_node.x) ** 2 + (from_node.y - to_node.y) ** 2) def calc_distance_and_angle(self, from_node, to_node): dx = to_node.x - from_node.x dy = to_node.y - from_node.y dist = math.sqrt(dx ** 2 + dy ** 2) angle = math.atan2(dy, dx) return dist, angle def check_collision(self, node): for (ox, oy, size) in self.obstacle_list: if math.sqrt((node.x - ox) ** 2 + (node.y - oy) ** 2) <= size: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def get_random_node(self): if random.randint(0, 100) > self.goal_sample_rate: rnd = RRTNode(random.uniform(self.min_rand, self.max_rand), random.uniform(self.min_rand, self.max_rand)) else: rnd = self.goal_node return rnd def plot_path(self): plt.plot([x for (x, y) in self.path], [y for (x, y) in self.path], '-r') for (ox, oy, size) in obstacleList: circle = plt.Circle((ox, oy), size, color='b') plt.gcf().gca().add_artist(circle) plt.plot(self.start_node.x, self.start_node.y, 'xr') plt.plot(self.goal_node.x, self.goal_node.y, 'xr') plt.axis('equal') plt.show() if __name__ == '__main__': obstacleList = [(5, 5, 1), (3, 6, 2), (3, 8, 2), (5, 10, 2), (7, 9, 2), (9, 10, 2)] start = [0.0, 0.0] goal = [10.0, 10.0] rrt = BiRRT(start, goal, obstacleList, [-2, 12]) path = rrt.planning() if path: print(path) rrt.plot_path() else: print("Cannot find path!") ``` 请注意,此示例仅用于演示双向RRT算法,并且可能需要根据您的具体需求进行修改。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zigbee-cluster-library-specification

最新的zigbee-cluster-library-specification说明文档。
recommend-type

管理建模和仿真的文件

管理Boualem Benatallah引用此版本:布阿利姆·贝纳塔拉。管理建模和仿真。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1996年。法语。NNT:电话:00345357HAL ID:电话:00345357https://theses.hal.science/tel-003453572008年12月9日提交HAL是一个多学科的开放存取档案馆,用于存放和传播科学研究论文,无论它们是否被公开。论文可以来自法国或国外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来自公共或私人研究中心。L’archive ouverte pluridisciplinaire
recommend-type

实现实时数据湖架构:Kafka与Hive集成

![实现实时数据湖架构:Kafka与Hive集成](https://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10eb2e6972b3b6086286fc64c0b3ee41.jpeg) # 1. 实时数据湖架构概述** 实时数据湖是一种现代数据管理架构,它允许企业以低延迟的方式收集、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与传统数据仓库不同,实时数据湖不依赖于预先定义的模式,而是采用灵活的架构,可以处理各种数据类型和格式。这种架构为企业提供了以下优势: - **实时洞察:**实时数据湖允许企业访问最新的数据,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 **数据民主化:**实时数据湖使各种利益相关者都可
recommend-type

用 Python 画一个可以动的爱心

好的,我可以帮助您使用Python来绘制一个动态的爱心。您可以使用turtle库来实现。以下是实现代码: ```python import turtle import math # 设置画布和画笔 canvas = turtle.Screen() canvas.bgcolor("black") pencil = turtle.Turtle() pencil.speed(0) pencil.color("red", "pink") pencil.pensize(3) # 定义爱心函数 def draw_love(heart_size, x_offset=0, y_offset=0):
recommend-type

JSBSim Reference Manual

JSBSim参考手册,其中包含JSBSim简介,JSBSim配置文件xml的编写语法,编程手册以及一些应用实例等。其中有部分内容还没有写完,估计有生之年很难看到完整版了,但是内容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recommend-type

"互动学习:行动中的多样性与论文攻读经历"

多样性她- 事实上SCI NCES你的时间表ECOLEDO C Tora SC和NCESPOUR l’Ingén学习互动,互动学习以行动为中心的强化学习学会互动,互动学习,以行动为中心的强化学习计算机科学博士论文于2021年9月28日在Villeneuve d'Asq公开支持马修·瑟林评审团主席法布里斯·勒菲弗尔阿维尼翁大学教授论文指导奥利维尔·皮耶昆谷歌研究教授:智囊团论文联合主任菲利普·普雷教授,大学。里尔/CRISTAL/因里亚报告员奥利维耶·西格德索邦大学报告员卢多维奇·德诺耶教授,Facebook /索邦大学审查员越南圣迈IMT Atlantic高级讲师邀请弗洛里安·斯特鲁布博士,Deepmind对于那些及时看到自己错误的人...3谢谢你首先,我要感谢我的两位博士生导师Olivier和Philippe。奥利维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对你来说完全有意义了。从科学上讲,你知道在这篇论文的(许多)错误中,你是我可以依
recommend-type

实现实时监控告警系统:Kafka与Grafana整合

![实现实时监控告警系统:Kafka与Grafana整合](https://imgconvert.csdnimg.cn/aHR0cHM6Ly9tbWJpei5xcGljLmNuL21tYml6X2pwZy9BVldpY3ladXVDbEZpY1pLWmw2bUVaWXFUcEdLT1VDdkxRSmQxZXB5R1lxaWNlUjA2c0hFek5Qc3FyRktudFF1VDMxQVl3QTRXV2lhSWFRMEFRc0I1cW1ZOGcvNjQw?x-oss-process=image/format,png) # 1.1 Kafka集群架构 Kafka集群由多个称为代理的服务器组成,这
recommend-type

已知n个人(以编号0,1,2,3...n-1分别表示)围坐在一张圆桌周围。从编号为0的人开始报数1,数到m的那个人出列;他的下一个人又从1开始报数,数到m+1的那个人又出列(每次报数值加1);依此规律重复下去,直到圆桌周围的人全部出列。用递归方法解决

这个问题可以使用递归方法解决。下面是一个思路: 1. 定义一个函数,接收三个参数:n、m、i,表示还剩下n个人,每次数到m时出列,当前报数的人是i; 2. 如果n=1,返回i,即最后留下的那个人的编号; 3. 否则,计算出下一个出列的人的编号j,通过递归调用函数解决n-1个人的问题,其结果为k; 4. 如果k < j,即当前i之后出列的人的编号为k,需要将k转换为在i之前出列的编号,返回值为 k+(n-1); 5. 如果k>=j,即当前i之后出列的人的编号为k,返回值为 k-(j-1); 下面是对应的Python代码: ```python def josephus(n, m, i):
recommend-type

c++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含源代码) (2).pdf

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同时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学生掌握了如何利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超市商品和销售员的关系进行有效管理,使系统功能更全面、实用,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和便利性。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展现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纪律,没有缺勤情况,演示过程流畅且作品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设计报告完整详细,展现了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解决能力。在答辩环节中,学生能够自信地回答问题,展示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认为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表现出色,值得称赞。 整个课程设计过程包括平时成绩、报告成绩和演示与答辩成绩三个部分,其中平时表现占比20%,报告成绩占比40%,演示与答辩成绩占比40%。通过这三个部分的综合评定,最终为学生总成绩提供参考。总评分以百分制计算,全面评估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各项表现,最终为学生提供综合评价和反馈意见。 通过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学生不仅提升了对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在进行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理论知识的提升,同时也锻炼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系统功能和用户需求的全面考量,学生设计了一个实用、高效的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管理和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是一项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通过此次设计,学生不仅深化了对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一过程将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胜任更多挑战。
recommend-type

关系数据表示学习

关系数据卢多维奇·多斯桑托斯引用此版本:卢多维奇·多斯桑托斯。关系数据的表示学习机器学习[cs.LG]。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巴黎第六大学,2017年。英语。NNT:2017PA066480。电话:01803188HAL ID:电话:01803188https://theses.hal.science/tel-01803188提交日期:2018年HAL是一个多学科的开放存取档案馆,用于存放和传播科学研究论文,无论它们是否被公开。论文可以来自法国或国外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来自公共或私人研究中心。L’archive ouverte pluridisciplinaireUNIVERSITY PIERRE和 MARIE CURIE计算机科学、电信和电子学博士学院(巴黎)巴黎6号计算机科学实验室D八角形T HESIS关系数据表示学习作者:Ludovic DOS SAntos主管:Patrick GALLINARI联合主管:本杰明·P·伊沃瓦斯基为满足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要求而提交的论文评审团成员:先生蒂埃里·A·退休记者先生尤尼斯·B·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