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内核编译的步骤和对应命令的作用,说明zImage、bzImage的异同。
时间: 2024-02-13 09:03:36 浏览: 114
嵌入式linux内核编译配置命令
内核编译是将内核源代码编译成可执行内核映像的过程。一般来说,内核编译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
1. 配置:使用make menuconfig等命令,配置内核的编译选项,包括硬件平台支持、驱动程序支持、功能选项等。
2. 编译:使用make命令进行编译,将内核源代码编译成机器码。
3. 安装:使用make install命令,将编译生成的内核映像和相关文件安装到指定位置,例如/boot目录。
4. 配置引导程序: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引导程序,将内核映像加载到内存中并启动系统。
对应的命令包括:
- make menuconfig:配置内核编译选项的界面化工具,使用交互式界面进行配置。
- make:进行内核编译的命令,将内核源代码编译成可执行内核映像。
- make install:将编译生成的内核映像和相关文件安装到指定位置。
- make clean:清理编译生成的中间文件和目标文件。
zImage和bzImage是两种不同的内核映像格式。zImage是一种压缩的内核映像格式,可以在低端硬件上运行,并且占用较少的内存空间;而bzImage是一种更高级的内核映像格式,支持更多的硬件平台和功能选项,但是相对来说占用的内存空间较大。
zImage的生成步骤和命令:
1. 配置内核选项,包括压缩选项。
2. make zImage:生成zImage内核映像。
3. 安装内核映像和相关文件。
bzImage的生成步骤和命令:
1. 配置内核选项,包括bzImage选项。
2. make bzImage:生成bzImage内核映像。
3. 安装内核映像和相关文件。
总之,内核编译的步骤和命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zImage和bzImage是两种不同的内核映像格式,需要根据硬件平台和功能需求选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