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A_df = pd.DataFrame(PCAPipeline.fit_transform(X_train)) y_train.reset_index(drop=True, inplace=True) PCA_df = pd.concat([PCA_df, y_train], axis=1, ignore_index=True ) PCA_df.head() plt.figure(figsize=(8,8)) sns.scatterplot(PCA_df[0],PCA_df[1],hue=PCA_df[3],palette=sns.color_palette("tab10", 2)) plt.show() 对这段代码所输出的图进行分析
时间: 2024-04-02 12:32:18 浏览: 142
这段代码使用 PCA 算法对训练集进行降维,并绘制了降维后的数据点的散点图。其中,PCA_df 是一个 DataFrame,存储了训练集经过 PCA 降维后得到的前两个主成分的值,以及对应的目标变量(y_train)。接着,使用 seaborn 库绘制了散点图,其中 x 轴为第一个主成分的值,y 轴为第二个主成分的值,不同颜色的点代表不同的目标变量类别。
这张图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观察数据在降维后所呈现的分布情况,以及数据点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同类别的数据点在图中呈现出一定的聚集趋势,则说明 PCA 降维后的主成分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的类别。而如果不同类别的数据点混杂在一起,则说明 PCA 降维效果不好,需要调整参数或者使用其他算法。
相关问题
PCA_df = pd.DataFrame(PCAPipeline.fit_transform(X_train)) y_train.reset_index(drop=True, inplace=True) PCA_df = pd.concat([PCA_df, y_train], axis=1, ignore_index=True ) PCA_df.head(); plt.figure(figsize=(8,8)) sns.scatterplot(PCA_df[0],PCA_df[1],hue=PCA_df[3],palette=sns.color_palette("tab10", 2)) plt.show()
这段代码看起来像是使用PCA对训练数据进行降维,然后将降维后的数据和对应的标签合并成一个新的DataFrame,并画出散点图。其中,PCA_df是降维后的数据,X_train是原始数据,y_train是对应的标签,PCAPipeline是PCA模型的Pipeline。第一行代码使用fit_transform函数将训练数据进行降维,第二行代码将标签的索引重置并与降维后的数据进行合并,第三行代码画出散点图。
pca = PCA(n_components=0.9) # 保持90%的信息 new_train_pca = pca.fit_transform(train_data_scaler.iloc[:,0:-1]) new_test_pca = pca.fit_transform(test_data_scaler) pca = PCA(n_components=16) new_train_pca_16 = pca.fit_transform(train_data_scaler.iloc[:,0:-1]) new_train_pca_16 = pd.DataFrame(new_train_pca_16) new_test_pca_16 = pca.fit_transform(test_data_scaler) new_test_pca_16 = pd.DataFrame(new_test_pca_16) new_train_pca_16['target']=train_data_scaler['target']
这段代码是一个使用PCA进行数据降维的过程。首先,通过PCA(n_components=0.9)来定义一个PCA对象,将其n_components参数设置为0.9,表示要将数据降到原来的90%信息量。然后,分别对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PCA降维,降维后的结果分别保存在new_train_pca和new_test_pca中。接着,再次定义一个PCA对象,将其n_components参数设置为16,表示要将数据降到原来的16个特征。然后,分别对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PCA降维,降维后的结果分别保存在new_train_pca_16和new_test_pca_16中,并将训练集的目标变量(假设为'target')添加到new_train_pca_16中。最终,new_train_pca_16和new_test_pca_16可以作为降维后的新数据集用于模型训练和测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