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x.permute(0, 2, 1) # change back to shape [batch_size, seq_len, input_dim]是什么意思
时间: 2023-12-12 10:05:50 浏览: 182
`x.permute(0, 2, 1)` 表示将 `x` 的维度进行变换,使得原先的第二维变成了第三维,第三维变成了第二维,即将形状为 `[batch_size, input_dim, seq_len]` 的 `x` 变换为形状为 `[batch_size, seq_len, input_dim]` 的 `x`。这是因为在多头注意力机制层中,输入和输出张量的形状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其中第二维表示序列长度(也就是输入的词数或者图像的像素数),第三维表示特征维度。在这个模型中,输入经过多头注意力机制层后的输出形状为 `[seq_len, batch_size, input_dim]`,因此最后需要将第二维和第三维交换,以使输出的形状为 `[batch_size, seq_len, input_dim]`。这样,输出就能够方便地输入到后续的线性层中进行处理。
相关问题
def forward(self, x, seq_len): # CNN的输入为 (batch_size, input_size, seq_len) x = x.transpose(1, 2) # 转换成 (batch_size, seq_len, input_size) # x = self.conv1(x) conv = self.conv1(x) conv = conv.permute(0, 2, 1) conv = self.conv2(conv) conv = conv.permute(0, 2, 1) linear1 = self.linear1(conv) linear1 = self.relu(linear1) linear2 = self.linear2(linear1) return self.sigmoid(linear2)检查代码是否错误
这段代码看起来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但是无法确定代码的正确性,因为无法得知该代码所在的上下文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代码的结构和函数名称,这段代码可能是一个用于文本分类的模型,其中包括了卷积神经网络和全连接层。在这个模型中,输入数据的维度为(batch_size, input_size, seq_len),经过一系列的卷积和全连接计算之后,最终输出一个标量,代表文本的分类结果。
在代码中,`x = x.transpose(1, 2)`将输入数据的维度从(batch_size, input_size, seq_len)转换为(batch_size, seq_len, input_size),这是因为卷积神经网络通常要求输入数据的维度为(channel, height, width, batch_size),而在这里input_size可以看作是channel,seq_len可以看作是height和width。
接下来,代码经过了两个卷积层和两个全连接层的计算,并最终输出一个标量结果。其中,卷积层通过`conv.permute(0, 2, 1)`对输入数据的维度进行了重排列,将其转换为(channel, height, width, batch_size)的形式,以便于卷积计算。最后,输出结果通过sigmoid函数进行了激活,以确保其值在[0, 1]范围内。
class SelfAttention(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nput_size=1, num_heads=1): super(SelfAttention, self).__init__() self.num_heads = 1 self.head_size = 1 self.query = nn.Linear(1, 1) self.key = nn.Linear(1, 1) self.value = nn.Linear(1, 1) self.out = nn.Linear(1, 1) def forward(self, inputs): batch_size, seq_len, input_size = inputs.size() # 128 706 1 # Split inputs into num_heads inputs = inputs.view(batch_size, seq_len, self.num_heads, self.head_size) inputs = inputs.permute(0, 2, 1, 3).contiguous() queries = self.query(inputs).view(batch_size, self.num_heads, seq_len, self.head_size) keys = self.key(inputs).view(batch_size, self.num_heads, seq_len, self.head_size) values = self.value(inputs).view(batch_size, self.num_heads, seq_len, self.head_size) # Compute attention scores scores = torch.matmul(queries, keys.permute(0, 1, 3, 2)) scores = scores / (self.head_size ** 0.5) attention = F.softmax(scores, dim=-1) # Apply attention weights to values attention_output = torch.matmul(attention, values) attention_output = attention_output.view(batch_size, seq_len, input_size) # Apply output linear layer output = self.out(attention_output) return output 解释一下代码 其中num_heads=1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自注意力模块(Self-Attention),用于在神经网络中实现自注意力机制。自注意力机制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非常常见,它可以根据当前输入中的关键词来动态地调整权重,使得模型可以更好地捕捉句子中的重要信息。
该模块的输入是一个形状为 (batch_size, seq_len, input_size) 的张量,其中 batch_size 表示批次大小,seq_len 表示序列长度,input_size 表示每个位置的向量维度。模块会将输入张量分成 num_heads 份,每份的大小为 head_size = input_size / num_heads。这里 num_heads=1,因此每个位置向量的维度大小为1。
接着,模块会通过三个线性变换(query、key、value)将每个位置的向量映射到一个新的维度上,以便计算注意力权重。将 query、key、value 映射后的结果分别表示为 queries、keys、values 张量。
然后,模块会计算得到注意力权重,具体方法是通过 queries 和 keys 的点积得到一个分数矩阵,然后对分数矩阵进行 softmax 操作得到注意力权重。最后,将注意力权重乘以 values 张量,并将结果进行加权和得到 attention_output 张量。
最后,将 attention_output 张量通过一个线性变换 out,得到最终的输出张量 output。注意,这里的 num_heads=1 表示只有一份输入,因此在计算注意力权重时并没有进行多头注意力的操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