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关:输出斐波那契数列的前n项
时间: 2024-10-11 19:16:05 浏览: 74
第一关的任务通常是编写程序来生成斐波那契数列的前n项。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数列,它的第0项是0,第1项是1,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例如,前几项是:0, 1, 1, 2, 3, 5, 8...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Python代码示例,用于输出斐波那契数列的前n项:
```python
def fibonacci(n):
fib_sequence = [0, 1]
while len(fib_sequence) < n:
fib_sequence.append(fib_sequence[-1] + fib_sequence[-2])
return fib_sequence[:n]
# 调用函数并输入想要的项数
n_terms = int(input("请输入你想查看斐波那契数列的项数:"))
print("斐波那契数列的前{}项:".format(n_terms))
for num in fibonacci(n_terms):
print(num)
```
当你运行这个程序并输入想要的项数,它会打印出指定范围内的斐波那契数。
相关问题
用C语言中的while循环写出以下代码;输出斐波那契数列第n项(假设n<1000)。斐波那契数列:0,1,1,2,3,5,8,13…… 输入格式: 一个正整数n,表示斐波那契数列第n项。 输出格式: 斐波那契数列第n项的值
以下是用C语言中的while循环实现输出斐波那契数列第n项的代码:
```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n, a = 0, b = 1, i = 0;
scanf("%d", &n);
while (i < n) {
int temp = b;
b = a + b;
a = temp;
i++;
}
printf("%d", a);
return 0;
}
```
输入一个正整数n表示斐波那契数列第n项,然后用while循环计算并输出结果。在循环中,使用变量a和b来保存前两位数,然后依次计算后面的数,并用变量temp交换两个变量的值。最后输出a即为斐波那契数列第n项的值。
给定 n ,输出斐波那契数列的第 n 项,输出对 1000000007 取模,其中 F n =F n−1 +F n−2 ,F 1 =F 2 =1 输入格式: 给出一个正整数 n(1≤n≤10 4 ) 输出格式: 输出斐波那契数列的第 n 项,对 1000000007 取模
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经典的递归问题,可以用递归函数的方式来求解,但是由于递归会重复计算很多次相同的数值,导致时间复杂度很高,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动态规划的方法来避免这种重复计算。
具体地,我们可以用一个数组 `dp` 来存储斐波那契数列的前 n 项,其中 `dp[i]` 表示第 i 项的值。初始时,我们将 `dp[1]` 和 `dp[2]` 的值都初始化为 1,然后从 `dp[3]` 开始逐个计算,直到计算出 `dp[n]`。
为了防止数值溢出,我们需要对每个 `dp[i]` 取模 1000000007,这样计算过程中每个数的大小都不会超过这个值,从而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下面是 Python 代码实现:
```python
n = int(input())
dp = [0] * (n + 1)
dp[1] = dp[2] = 1
for i in range(3, n + 1):
dp[i] = (dp[i - 1] + dp[i - 2]) % 1000000007
print(dp[n])
```
这段代码首先读入一个正整数 `n`,然后初始化一个长度为 `n+1` 的数组 `dp`,将 `dp[1]` 和 `dp[2]` 的值都设为 1。接下来使用一个循环,从 `dp[3]` 开始逐个计算每个 `dp[i]` 的值,最后输出 `dp[n]` 即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