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表达家蚕多角体蛋白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0 下载量 7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319KB PDF 举报
家蚕多角体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是一个研究热点,由黄朱梁和于威两位作者合作完成。这项工作聚焦于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克隆得到的家蚕多角体蛋白基因(polh)进行了深入研究。基因序列长度为738bp,编码了246个氨基酸,预计的分子量为28.85kDa。研究人员将polh基因成功地克隆到了含有6×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polh。 实验过程中,他们将重组子导入大肠杆菌BL21菌株,并使用1mM 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过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在35.0kDa位置存在一条特异性的蛋白条带,这与理论预测的融合标签(3.56kDa)加上polh本身的28.85kDa相符,约为32.41kDa。进一步的实验发现,表达的融合蛋白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而非上清液。 多角体蛋白在杆状病毒粒子中占据主导地位,其高表达调控机制一直受到关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ESV)作为一种高效的真核表达平台,已成功表达多种外源基因,包括人乳铁蛋白、霍乱毒素B亚单位胰岛素融合蛋白等。然而,相比于野生型病毒多角体蛋白的自然表达量,BESV系统的表达水平较低,仅为天然多角体蛋白表达量的极少部分,这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潜力。 为了提升表达效率和接近自然状态的多角体蛋白表达水平,研究者们可能将继续探索polh基因的优化调控策略,或者寻找其他可能的启动子和表达系统。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理解昆虫杆状病毒基因表达机制以及开发更高效的基因工程工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未来的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