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CMM详解:软件企业不可或缺的成熟度模型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323KB PPT 举报
"SW-CMM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SEI)于1987年研发,用于评价软件承包商的能力并帮助改善软件质量。它是国际上广泛接受的软件生产过程标准和企业成熟度认证标准。CMM模型分为多个阶段,描述了软件组织在定义、实现、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软件过程的发展程度,旨在确定现有过程能力,识别改进关键点,指导过程改进战略。在当前市场,通过CMM评估成为软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之一。" SW-CMM的全称是Softwar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它是一种评估和提升软件开发组织能力的标准框架。这个模型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软件危机”,当时由于软件开发中的诸多问题,如错误频发、进度不可预测、成本失控等,人们开始寻求引入工程化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发展出了软件工程领域。 CMM模型最初由SEI的Marc C. Paulk提出,强调软件开发的问题主要在于管理而非技术。模型共分为五个级别: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和优化级,分别代表了从无序到高度优化的过程成熟度。每个级别都包含了具体的过程域和实践,以逐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质量和可靠性。 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CMM逐渐演变为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集成了多种过程改进模型,包括CMM、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理念,旨在更全面地支持组织的持续改进。 SW-CMM的评估不仅仅关注技术层面,更重视管理和流程。通过CMM评估,企业可以了解自身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强项和不足,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同时,CMM认证已成为许多国际项目招标的必备条件,未通过相应等级认证的软件企业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ISO 9001是质量管理标准,与SW-CMM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不同。ISO 9001关注整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而SW-CMM专注于软件开发过程的成熟度。两者结合使用,可以为软件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质量保证。 在实际应用中,软件业对SW-CMM的认识不断深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分依赖模型可能导致形式主义,忽视创新和灵活性。因此,企业需要在遵循模型的同时,根据自身特点灵活应用,寻找最适合自身的改进路径。 SW-CMM为软件企业提供了过程改进的蓝图,有助于提升软件开发的规范性和质量,对于希望拓展国际市场的软件公司来说,CMM认证无疑是一张重要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