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建议书:去块效应滤波器与显示优先

需积分: 48 11 下载量 14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3.97MB PDF 举报
"小节规定的去块效应滤波器-《素数之恋》pdf" 本文档主要讨论了H.264标准中的去块效应滤波器在解码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编码器的指示优化显示过程以提升视觉质量。去块效应滤波器用于减少高压缩率视频编码时出现的块效应,这是一种常见的压缩失真现象。8.5.12小节描述的去块效应滤波器前图像构建方法和8.7小节规定的去块效应滤波器方法是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display_prior_to_deblocking_preferred_flag`是一个标志位,用于指示编码器希望的显示过程。若该标志位为1,解码器应优先使用8.5.12小节的方法进行显示,反之,若为0,则使用8.7小节的方法。然而,这个标志位并不影响标准规定的解码过程,而是在满足标准要求之外提供了一个优化显示质量的指南。编码器需要注意,如果解码器的内存资源有限,可能无法同时存储两种方法的裁剪结果,因此在设计编码策略时需要考虑这一点。 `dec_frame_buffering_constraint_flag`是另一个关键标志,当它为1时,表示解码图像缓冲区(DPB)的帧缓存容量受到限制,以确保编码器可以通过去块效应滤波器显示参考SEI消息指定的过滤或未过滤图像在适当时间输出。如果该标志为0,那么对DPB的使用可以更加灵活,可以按照`frame_buffering_constraint_flag`等于1的方式进行限制,或者不限制。 在确定DPB帧缓存容量限制时,要考虑每个帧缓存是否需要占用两帧的空间,这取决于帧是否被标记为“用于参考”以及去块效应滤波器显示参考SEI消息的指示。如果满足特定条件,如图像的HRD输出时间晚于当前时间点并且编码器偏好8.5.12小节的方法,那么帧缓存会被视为需要两帧容量。否则,它只需占用一帧容量。 H.264标准通过这些机制提供了在保证解码正确性的同时,提高解码后图像质量的途径。编码器和解码器之间的协调,以及对DPB资源的有效管理,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标准的制定考虑了多种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视频会议、数字存储、电视广播、互联网流媒体和通信,旨在提供高效且高质量的视频编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