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锂离子电池充电技术详解:性能与管理策略

需积分: 9 10 下载量 6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7 1 收藏 2.26MB PDF 举报
TI锂电池充电技术概论是一份由TI类比IC应用经理萧进皇先生撰写的文档,着重探讨了锂离子电池充电技术的关键要素和应用策略。这份报告于2017年8月18日发布,旨在帮助理解锂离子电池在现代电子产品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针对其相对于其他电池类型(如镍氢和铅酸电池)的优势。 首先,报告介绍了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y)的普及原因。尽管它的成本较高且对电池管理系统的要求更为复杂,但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gravimetric energy density)和体积密度能量(volumetric density energy),使得它们能提供高容量、轻量化和薄型化的解决方案,这对于追求高性能设备至关重要。此外,低自放电特性使得锂离子电池即使在不使用时也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电量。 充电算法是核心部分,包括理想的和实际的锂离子充电过程。理想状态下,电池会先进行预充电(Pre-charge或Trickle Charge),将电压提升到约3.0V,然后切换到恒定电流(Constant Current,ICHARGE)阶段,直到达到阈值电压(VOREGTaper Current)。实际充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故障条件,这时实用的“恒流-恒压”(CC-CV)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充电系统架构分为线性、开关模式以及独立和主机控制(SW)两种类型。对于功率路径管理,报告提及了NVDC Power Path,这是一种高效且低功耗的解决方案。特别关注到了超低功耗应用,这意味着在电池管理中必须考虑到能效问题。 此外,文档还讨论了快速充电技术,如PWM(脉冲宽度调制)充电,能够在短时间内为电池充满电。电池充电过程中的短路保护也得到了重视,例如设定一个安全的短路电压(VShort)和短路电流(IShort),以及与热管理相关的保护机制。 在热管理方面,报告强调了对电池充电时温度的精确控制和保护,通过调节IC连接处的温度(Tj=125°C)来确保电池的安全运行。这部分内容包括内置的热调节和保护环路,以防止过热引发的问题。 总结来说,TI锂电池充电技术概论深入剖析了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充电算法、系统架构、功率管理、快速充电、保护措施以及热管理,旨在为工程师们提供一个全面而实用的指南,以优化电池性能并确保产品的整体设计符合高效率和安全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