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冲击倾向性评估:变权重可变集分类识别方法

0 下载量 10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2 收藏 291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煤层冲击倾向性的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变权重可变集分类识别模型,以解决评价过程中的模糊不确定因素。该模型通过选取关键指标,如动态破坏时间、弹性能量指数、冲击能量指数和单轴抗压强度,结合CRITIC法计算客观常权,并利用指标数据与标准值区间的关联确定客观变权。接着,通过博弈论优化主观和客观权重的集成,得到评价对象的变权权向量。借助可变集理论,模型能更好地识别煤层冲击倾向性的类别归属,提高了评估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冲击地压危险性的预测提供了新方法。 在煤层冲击倾向性评价中,由于涉及的数据和信息往往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的评估方法可能无法准确反映煤层的冲击倾向性。为此,作者郭金栋和朱云辉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变权重可变集分类识别模型。模型首先选择四个关键的分类指标,这些指标能够综合反映煤层的力学性质,对于判断冲击倾向性至关重要。其中,动态破坏时间反映了煤层在受力下的破坏速度;弹性能量指数衡量了煤层储存和释放能量的能力;冲击能量指数则涉及到煤层在动态加载条件下的能量特性;而单轴抗压强度是煤层抵抗外力的能力的直接体现。 CRITIC法是一种常用的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用于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和数据的变异程度,从而得到客观常权。随后,通过分析指标数据与预设的分类标准值区间的关系,可以求得指标的客观变权,这有助于适应不同样本和环境条件下的权重变化。 在确定了客观权重后,作者引入博弈论来集成主观和客观权重,达到最优的权重分配。博弈论在多因素决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平衡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保最终的权向量更加全面和合理。 接下来,通过可变集理论,模型能够灵活地确定评价指标与各类别指标标准值区间的相对差异度。这种理论允许模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类别边界,使得分类更加精确。最后,根据类别特征值判断评价对象所属的冲击倾向性类别,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 实际应用案例证明,该变权重可变集分类识别模型能有效考虑模型参数和样本指标权重的可变性,提供更为可信的冲击倾向性评价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丰富了煤岩冲击倾向性评估的方法库,也为冲击地压危险性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煤矿安全管理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冲击地压;冲击倾向性;可变集识别模型;变权模型;博弈论;类别特征值 中图分类号: TD324(矿业工程), X936(地质灾害及防治) 文献标志码: A 本研究为煤炭行业提供了新的冲击倾向性评估工具,有助于提升煤炭开采的安全性和效率,防止因冲击地压引发的矿难,对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大价值。
2024-10-25 上传
1. **双碳时代的电信运营商及其数据中心业务** 该文档讨论了电信服务提供商(CSPs)在实现净零排放旅程中的角色。电信行业总体能耗占全球能耗的2-3%,许多电信公司已经承诺减少碳排放,并且按照科学目标倡议(SBTi)的要求,部分公司的减排目标得到了独立验证。中国政府也发布了行动计划,旨在促进信息通信行业的绿色发展。 2. **数据中心单通道200G的测试验证挑战** 该文档涉及数据中心高速光电接口的发展趋势,特别是200G/λ的数据中心光电接口。预计从2022年开始,数据中心的接口速率将逐渐增加,到2028年左右,单通道200G的数据中心测试和验证将成为主流。 3. **软件定义全光交换在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应用** 该文档探讨了软件定义全光交换(OCS)在高性能计算(HPC)和数据中心的应用。随着AI/ML集群规模的扩大,现有的电交换面临着低延迟和低功耗的需求,而全光交换则有望提供解决方案。OCS技术能够应对数据中心互联面临的挑战,如Spine交换机成为性能瓶颈、能效提升进入平台期等问题。 4.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探讨** 该文档讨论了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要素。为了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考虑能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发展、科学布局及集约建设等多个方面。此外,政府还出台了多项政策来促进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如电能使用效率和算力使用效率等指标的设定。 5. **光模块激光器故障预测** 该文档探讨了光模块激光器故障预测的重要性及其实现方式。由于光模块故障通常会对网络稳定运行造成影响,因此通过预测故障发生的时间,可以减少运维人员的压力。文档中提到,激光器故障占光模块单体故障的大部分比例,并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来进行故障预测。 6. **CPO热潮下的技术思考** 该文档分析了CPO(Chip-on-package Optics)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应用。CPO技术开始应用于交换设备,并逐渐走向封装内芯片间的互连。虽然CPO产品级别的批量应用仍然面临挑战,但是诸如VCSEL技术在内的替代方案正在逐步走向实用。文档还讨论了CPO技术如何帮助解决高带宽、低功耗、低成本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