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分析:UML顺序图深度解析

需积分: 14 0 下载量 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1.14MB PPT 举报
"本资源主要介绍了UML语言中的顺序图及其相关概念,包括消息、对象、属性、方法等,并通过具体用例展示了如何从顺序图中抽象出类和方法,进而构建类图、组件图,直至生成代码实现。此外,还提到了后续将要学习的状态模型、活动模型、部署图和包图等辅助模型。"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UML(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标准化的图形表示法,用于可视化、规格说明、构建和文档化软件系统。其中,顺序图是UML中一种重要的交互图,它强调对象间的交互顺序,展示了一个场景中的消息传递顺序。 顺序图由一系列对象和生命线组成,生命线表示对象在一段时间内的存在。消息是这些对象之间通信的表示,它可以是同步的(调用/返回)或异步的(发送/接收)。消息包括服务请求,通常由消息名、参数和可能的返回值定义。在面向对象设计中,对象通过消息传递来实现合作,这是实现系统功能的关键途径。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你会了解到: 1. 顺序图的作用:它是描述系统中对象如何协作以完成特定用例的工具,帮助理解对象间交互的时间顺序和控制流。 2. 顺序图的构成:包括对象、生命线、激活期(对象执行任务时的垂直条)、消息(箭头表示的消息传递)等。 3. 对象、属性和方法:对象是系统中的实例,属性表示对象的状态,方法则是对象能执行的操作。 4. 消息与类图的关系:通过对顺序图中消息的分析,可以识别出类和它们的方法。例如,通过“还书用例”的顺序图,可以抽象出图书馆系统中的“书籍”、“用户”等类,以及它们的“归还”、“借阅”等方法。 5. 组件图与类图:组件图描述了系统的物理结构,显示了类如何被实现为可部署的组件。类图则更侧重于逻辑结构,描述类和接口的关系。 6. 工程导向的代码生成:从UML模型可以自动生成代码框架,程序员只需填写具体实现细节,加速开发过程。 7. 后续学习内容:状态模型描述对象随时间变化的状态;活动模型用来表示用例的流程逻辑;部署图描绘系统的硬件布局;包图用于组织和分类系统组件。 通过以上学习,你可以掌握从需求分析到设计建模,再到代码实现的整个软件开发流程,理解面向对象设计的核心理念,并运用UML工具有效地表达和实现这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