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U-Boot:代码分析与启动流程

需积分: 50 1 下载量 14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3 收藏 560KB PDF 举报
"uboot代码分析,包括对u-boot-1.1.6中cpu/arm920t/start.s的解析,u-boot的内存布局、启动过程、命令实现、环境变量处理,以及编译过程、从NAND闪存启动的设计、参数传递到kernel等关键点的深入探讨。" 在U-Boot的分析中,我们首先关注的是`start.s`,这是CPU启动后执行的第一段汇编代码,通常用于设置堆栈、初始化处理器状态,并跳转到C语言的入口点`start_armboot`。`start.s`对于理解U-Boot的启动流程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到硬件初始化和系统环境的设置。 接着,`u-boot中.lds连接脚本文件的分析`揭示了U-Boot的内存布局。`.lds`文件定义了程序在内存中的位置,如初始化数据、BSS段、代码段等,这对于理解和优化U-Boot的内存使用至关重要。 环境变量在U-Boot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存储配置信息并允许用户动态调整U-Boot的行为。相关文件和函数,如`env_init`、`env_relocate`和`env_relocate_spec`负责环境变量的初始化、重定位和管理。 `u-boot代码链接的问题`涉及到如何正确地构建和链接U-Boot,确保所有模块正确集成。而`ldr`和`adr`是ARM指令集中的两个关键指令,前者加载内存地址,后者提供相对地址,理解它们在使用标号表达式时的差异是优化代码和调试的关键。 `start_armboot`是U-Boot启动流程的C语言部分,它负责全局数据结构的初始化、通用初始化函数的调用、设备初始化、环境变量的处理,最后进入主循环。这个阶段涉及的代码包括设备驱动、系统配置和用户交互。 U-Boot的编译过程分析涵盖了Makefile和mkconfig文件,这些文件控制了源码的构建过程,包括平台选择、配置选项和编译规则。 从NAND闪存启动U-BOOT的设计涉及到NAND闪存的工作原理和U-BOOT针对NAND的启动策略。这部分内容解释了如何从非易失性存储中加载U-Boot,以及如何设计支持NAND闪存启动的程序。 U-Boot还负责将参数传递给Linux内核,这涉及到`struct tag`的使用。在U-Boot和kernel之间传递参数是系统启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配置系统硬件和引导过程。 U-Boot的移植涉及到源码结构的理解、平台特定代码的修改以及流程、数据结构和内存分配的适应。例如,在SMDK2410平台上,移植可能包括NOR/NAND闪存启动的配置。 这份资料提供了U-Boot代码的全面分析,涵盖了从启动到运行的全过程,对于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启动机制、U-Boot的内部运作以及如何进行平台移植非常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