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实现有向图的邻接矩阵储存
时间: 2023-09-03 19:11:10 浏览: 91
实现有向图的邻接矩阵储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定义有向图的顶点数和边数,以及一个二维数组来表示邻接矩阵。
2. 初始化邻接矩阵,将所有元素都赋值为0。
3. 根据有向图的边,将邻接矩阵中对应的元素赋值为1。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
```python
# 定义有向图的顶点数和边数
n = 5
m = 7
# 初始化邻接矩阵,将所有元素都赋值为0
matrix = [[0] * n for i in range(n)]
# 根据有向图的边,将邻接矩阵中对应的元素赋值为1
edges = [(0, 1), (0, 2), (1, 3), (2, 3), (2, 4), (3, 4), (4, 0)]
for i in range(m):
x, y = edges[i]
matrix[x][y] = 1
# 输出邻接矩阵
for i in range(n):
for j in range(n):
print(matrix[i][j], end=' ')
print()
```
输出结果为:
```
0 1 1 0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0 0
```
以上代码中,我们使用了一个二维数组 `matrix` 来表示有向图的邻接矩阵。其中,`matrix[i][j]` 表示从顶点 i 到顶点 j 是否存在一条有向边。如果存在,则为1,否则为0。我们通过定义边的方式来构造有向图,最后输出邻接矩阵。
相关问题
用C语言实现使用邻接矩阵来存储带权有向图G,并编程实现迪杰斯特拉算法。
好的,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来一步一步地解答。
首先,C语言中使用邻接矩阵来存储带权有向图G,可以定义一个二维数组来表示。数组的大小为n×n,其中n为图中节点的个数。如果节点i到节点j之间有一条权值为w的有向边,则邻接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值为w;如果没有,则为一个特定的无穷大值,例如INT_MAX。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用于定义一个邻接矩阵:
```c
#define MAX_SIZE 100
#define INT_MAX 2147483647
int graph[MAX_SIZE][MAX_SIZE]; // 邻接矩阵
int n; // 节点个数
// 初始化邻接矩阵
void init_graph() {
for (int i = 0; i < n; i++) {
for (int j = 0; j < n; j++) {
if (i == j) {
graph[i][j] = 0; // 节点到自身的距离为0
} else {
graph[i][j] = INT_MAX; // 其他节点之间的距离为无穷大
}
}
}
}
// 添加一条有向边
void add_edge(int u, int v, int w) {
graph[u][v] = w;
}
```
接下来是关于迪杰斯特拉算法的实现。该算法用于解决从一个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更新起点到各个节点的距离,最终得到最短路径。
迪杰斯特拉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 初始化距离数组dist和访问数组visited。dist[i]表示从起点到节点i的距离,visited[i]为true表示节点i已被访问过,反之为false。
2. 从起点开始,将起点的dist值设为0,并将其标记为已访问。
3. 遍历起点的所有邻居节点,更新它们的dist值。
4. 重复步骤3,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用于实现迪杰斯特拉算法:
```c
#define INF 2147483647
// 计算起点到每个节点的最短距离
void dijkstra(int start) {
int dist[MAX_SIZE]; // 起点到每个节点的最短距离
bool visited[MAX_SIZE]; // 节点是否已被访问
int i, j, k, min;
// 初始化
for (i = 0; i < n; i++) {
dist[i] = graph[start][i];
visited[i] = false;
}
dist[start] = 0;
visited[start] = true;
// 计算最短距离
for (i = 1; i < n; i++) {
min = INF;
for (j = 0; j < n; j++) {
if (!visited[j] && dist[j] < min) {
k = j;
min = dist[j];
}
}
visited[k] = true;
for (j = 0; j < n; j++) {
if (!visited[j] && graph[k][j] < INF) {
if (dist[k] + graph[k][j] < dist[j]) {
dist[j] = dist[k] + graph[k][j];
}
}
}
}
// 输出结果
for (i = 0; i < n; i++) {
if (dist[i] == INF) {
printf("起点到节点%d的距离为无穷大\n", i);
} else {
printf("起点到节点%d的最短距离为%d\n", i, dist[i]);
}
}
}
```
以上就是使用C语言实现邻接矩阵存储带权有向图并编程实现迪杰斯特拉算法的全部内容。
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将有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结构转换为邻接表,并输出转换后的邻接表结构。
在图的数据结构领域中,邻接矩阵和邻接表是最基本的两种表示方法。要实现从邻接矩阵到邻接表的转换,我们需要理解这两种存储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它们之间的转换机制。邻接矩阵使用二维数组来表示图中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邻接表则是使用链表来存储每个顶点的所有邻接顶点信息。下面是具体的实现步骤:
参考资源链接:[有向图邻接矩阵与邻接表转换实战](https://wenku.csdn.net/doc/3ma4qk4udw?spm=1055.2569.3001.10343)
1. 定义数据结构:我们需要定义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数据结构。对于邻接矩阵,可以使用一个二维数组来表示;对于邻接表,通常使用数组加链表的方式,每个顶点对应一个链表,链表中的节点表示该顶点的邻接顶点。
2. 输入有向图数据:从用户那里获取顶点数和弧数,然后输入每条弧的信息,即起点和终点的索引。
3. 构建邻接矩阵:根据输入的边信息,初始化并填充邻接矩阵。矩阵中的元素表示顶点间的连接关系,通常用1表示有边连接,0表示无连接。
4. 转换过程:遍历邻接矩阵,对于矩阵中的每个非零元素,将其转化为邻接表中的一个链表节点,并链接到对应顶点的链表中。
5. 打印邻接表:在转换完成后,遍历每个顶点及其对应的链表,打印出所有邻接顶点的信息,即输出转换后的邻接表结构。
在编程实现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有向图邻接矩阵与邻接表转换实战》这份资源,它详细讲解了两种存储结构的实现细节和转换方法,配合具体的编程示例,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转换过程。通过实际编码练习,你将能够深入理解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这两种不同的数据结构,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它们之间的转换。
参考资源链接:[有向图邻接矩阵与邻接表转换实战](https://wenku.csdn.net/doc/3ma4qk4udw?spm=1055.2569.3001.1034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