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or1(i,c):cov(i,c)=@sum(y(k):(r(k,i)-m(i))*(r(k,c)-m(c)))/11);

时间: 2023-10-21 19:05:24 浏览: 72
这是一个关于协方差计算的表达式,其中涉及到一些变量和计算。根据该表达式,你想计算的是多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具体来说,你的表达式中包含了一个求和符号,对变量y进行求和,y的取值范围是从1到11。在求和符号的内部,对于每个k的取值,计算了(r(k,i)-m(i))*(r(k,c)-m(c))的结果,并将这些结果进行累加。其中,r(k,i)表示第k个样本的第i个变量的取值,m(i)表示第i个变量的均值。 请问,我可以帮你做些什么呢?
相关问题

[R,C,D] = size(im1); im2 = cat(3,imresize(im2(:,:,1),[R,C]),... imresize(im2(:,:,2),[R,C]),... imresize(im2(:,:,3),[R,C])); function [coorList,num] = SpotTheDifferences(im1,im2) % 平滑 H = fspecial('gaussian',7,3); smooth1 = imfilter(im1,H,'same'); smooth2 = imfilter(im2,H,'same'); % 差 ecolor = uint8(abs(double(smooth1)-double(smooth2))); egray = rgb2gray(ecolor); % 二值 bw = imbinarize(egray); % 去小噪 se = strel('disk',5); obj1 = imopen(bw,se); % 合大体 se = strel('disk',11); obj2 = imclose(obj1,se); % 目标 [label,num] = bwlabel(obj2); coorList = zeros(num,4); for n = 1:num [y,x] = find(label==n); y1 = min(y); y2 = max(y); x1 = min(x); x2 = max(x); coorList(n,:) = [x1,x2,y1,y2]; %% {找不同} [coorList,num] = SpotTheDifferences(im1,im2); %% {绘制} subplot(121),imshow(im1) hold on for n = 1:num drawbox(coorList(n,:)) end subplot(122),imshow(im2) hold on for n = 1:num drawbox(coorList(n,:)) end % ----function---- function drawbox(coor) x1 = coor(1); x2 = coor(2); y1 = coor(3); y2 = coor(4); x = [x1,x1,x2,x2,x1]; y = [y1,y2,y2,y1,y1]; plot(x,y,'r-','LineWidth',2) end

这段代码的作用是找出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并在两张图片上绘制出这些不同之处的框。具体实现过程是先将两张图片进行平滑处理,然后计算它们的差异,再将差异图像转化为二值图像,去除小噪声,合并大体,最后找出目标区域并绘制框。其中,SpotTheDifferences函数用来找出不同之处的坐标列表和数量,drawbox函数用来绘制矩形框。

void ControlComply::BiaAngleCalculate(vector<XYZ_COOR_S> path_list, CONTROL_PARAM_IN para_in, robot::control_msg& para_out) { float distance_temp; int new_key_point = 0; XYZ_COOR_S xyz_temp; float delta_x[2], delta_y[2]; float min_distance = 100; int size = path_list.size(); float cur_x = para_in.cur_position.x_axis; float cur_y = para_in.cur_position.y_axis; float cur_head = para_in.cur_position.heading;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xyz_temp = path_list.at(i); distance_temp = sqrt((xyz_temp.x_axis - cur_x) * (xyz_temp.x_axis - cur_x) + (xyz_temp.y_axis - cur_y) * (xyz_temp.y_axis - cur_y)); if (min_distance > distance_temp) { min_distance = distance_temp; new_key_point = i % size; } } // std::cout<<"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key ="<<new_key_point<<std::endl; // std::cout<<"cur = "<<cur_x<<","<<"y = "<<cur_y<<","<<"xyz = "<<xyz_temp.x_axis<<","<<"y = // "<<xyz_temp.y_axis<<std::endl; mKeyPoint = new_key_point; para_out.preCurve = path_list.at(mKeyPoint).curvature; if (path_list.at(path_list.size() - 3).curvature > para_out.preCurve) para_out.preCurve = path_list.at(path_list.size() - 3).curvature; delta_x[0] = cur_x - path_list.at(new_key_point).x_axis; delta_y[0] = cur_y - path_list.at(new_key_point).y_axis; delta_x[1] = path_list.at((new_key_point + 2) % size).x_axis - path_list.at(new_key_point).x_axis; delta_y[1] = path_list.at((new_key_point + 2) % size).y_axis - path_list.at(new_key_point).y_axis; distance_temp = delta_x[1] * delta_y[0] - delta_y[1] * delta_x[0]; if (distance_temp > 0) para_out.biaDistance = sqrtf(delta_x[0] * delta_x[0] + delta_y[0] * delta_y[0]); else para_out.biaDistance = -1 * sqrtf(delta_x[0] * delta_x[0] + delta_y[0] * delta_y[0]); para_out.preAngleDev = 0;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BiaAngleCalculate`的函数,它接受三个参数:`path_list`(存储XYZ坐标的向量)、`para_in`(包含控制参数的结构体)和`para_out`(用于输出结果的结构体)。 首先,定义了一些局部变量,包括`distance_temp`(临时距离变量)、`new_key_point`(最近路径点的索引)、`xyz_temp`(临时存储XYZ坐标的结构体)、`delta_x`和`delta_y`(用于计算偏差的变量)、`min_distance`(最小距离值)以及`size`、`cur_x`、`cur_y`和`cur_head`(从输入参数中获取的当前位置和航向角)。 然后,使用一个循环遍历路径点向量中的每个元素。在循环中,计算当前路径点与当前位置的距离,并将其与最小距离值进行比较。如果当前距离更小,则更新最小距离值,并将最近路径点的索引设置为当前索引。 接下来,将最近路径点的索引保存在成员变量`mKeyPoint`中,并将该路径点的曲率值赋值给输出参数`para_out.preCurve`。如果路径向量中倒数第三个路径点的曲率值大于`preCurve`,则将其赋值给`preCurve`。 然后,计算偏差的变量`delta_x`和`delta_y`,用于后续计算。其中,`delta_x[0]`和`delta_y[0]`表示当前位置与最近路径点的X和Y坐标的差值,`delta_x[1]`和`delta_y[1]`表示下一个路径点与最近路径点的X和Y坐标的差值。 接着,计算当前位置与最近路径点连线与最近路径点与下一个路径点连线之间的向量叉乘。如果结果大于0,则表示当前位置在路径的左侧,将距离设置为正值;否则,将距离设置为负值。 最后,将输出参数`para_out.biaDistance`设置为当前位置与最近路径点的距离,并将输出参数`para_out.preAngleDev`设置为0。 总结来说,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函数,用于计算当前位置与路径之间的偏差值。它找到离当前位置最近的路径点,并计算当前位置与该路径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偏差,并将结果存储在输出参数中。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app.route('/get_trip_time', methods=['POST']) def get_trip_time(): data = request.get_json() method = data['method'] center_coor = data['center_coor'] t = data['t'] radius = get_radius(method, t) gtt = GetTripTime(method, center_coor, t, radius) gtt.main() return jsonify({'message': 'Trip time data collected successfully'}) @app.route('/visualize_trip_time', methods=['GET']) def visualize_trip_time(): data = pd.read_csv('time1.csv') lng = data['lng'] lat = data['lat'] time = data['time'] grid_lng, grid_lat = np.meshgrid(np.linspace(lng.min(), lng.max(), 100), np.linspace(lat.min(), lat.max(), 100)) grid_time = griddata((lng, lat), time, (grid_lng, grid_lat), method='linear') fig, ax = plt.subplots(figsize=(8, 8)) contour_plot = ax.contourf(grid_lng, grid_lat, grid_time, cmap='jet', levels=6) ax.contour(contour_plot, colors='k', linewidths=0.5) plt.colorbar(contour_plot) last_lng = lng.iloc[-1] last_lat = lat.iloc[-1] ax.scatter(last_lng, last_lat, color='green', marker='o', s=50, label='Start Point') ax.legend() plt.title('Isochrone') ax.set_xlabel('Longitude') ax.set_ylabel('Latitude') ax.xaxis.set_major_formatter(mticker.FormatStrFormatter('%.2f')) plt.show() return jsonify({'message': 'Trip time visualization generated successfully'}) @app.route('/get_isochrone_coords', methods=['GET']) def get_isochrone_coords(): with open('contour_coords.json', 'r') as f: contour_coords = json.load(f) return jsonify(contour_coords)用rest client调用GET http://localhost:5000/visualize_trip_time时报错ValueError: signal only works in main thread of the main interpreter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Java 代码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文本编辑器-可运行

Java 代码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文本编辑器
recommend-type

MATLAB实现基于Attention-LSTM的多特征分类预测(含完整的程序和代码详解)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MATLAB实现基于Attention机制的LSTM模型进行多特征分类预测。主要内容包括程序设计思路、代码实现、模型构建与训练、模型评估及可视化、以及简单的GUI界面设计。模型可以在多个领域应用,如金融数据分析、医疗诊断等。 适合人群:对深度学习和分类预测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开发人员,具备一定的MATLAB和深度学习基础。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处理时间序列数据并进行分类预测的项目。目标是通过Attention-LSTM模型提高分类准确率,同时提供直观的可视化结果和友好的用户界面。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和注释,读者可以通过实践加深对模型的理解。此外,还讨论了模型优化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recommend-type

基于Flask和SQLAlchemy 的简易仓库管理系统源码(期末课程设计).zip

基于Flask和SQLAlchemy 的简易仓库管理系统源码(期末课程设计).zip 1.多数小白下载后,在使用过程,可能会遇到些小问题,若自己解决不了,请及时私信描述你的问题,我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也可以远程指导 2.项目代码完整可靠,谈不上高分、满分(多数为夸大其词),但难度适中,满足一些毕设、课设要求,且属于易上手的优质项目,项目内基本都有说明文档,按照操作即可,遇到困难也可私信交流 3.适用人群:各大计算机相关专业行业的在校学生、高校老师、公司程序员等下载使用 4.特别是那种爱钻研学习的学霸,强烈推荐此项目,可以二次开发提升自己。如果确定自己是学渣,拿来作毕设、课设直接用也无妨,但自己还是尽可能弄懂项目最好!
recommend-type

民航网上订票系统 JAVA毕业设计 源码+数据库+论文 Vue.js+SpringBoot+MySQL.zip

民航网上订票系统 JAVA毕业设计 源码+数据库+论文 Vue.js+SpringBoot+MySQL 系统启动教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ktveuE2d
recommend-type

JAVA项目报告-闹钟的设计与实现.pdf

JAVA项目报告-闹钟的设计与实现.pdf
recommend-type

新型智能电加热器:触摸感应与自动温控技术

资源摘要信息:"具有触摸感应装置的可自动温控的电加热器" 一、行业分类及应用场景 在设备装置领域中,电加热器是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以及民用领域的一类加热设备。其通过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方式,实现对气体、液体或固体材料的加热。该类设备的行业分类包括家用电器、暖通空调(HVAC)、工业加热系统以及实验室设备等。 二、功能特性解析 1. 触摸感应装置:该电加热器配备触摸感应装置,意味着它可以通过触摸屏操作,实现更直观、方便的用户界面交互。触摸感应技术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操作过程中无需物理按键,降低了机械磨损和故障率,同时增加了设备的现代化和美观性。 2. 自动温控系统:自动温控系统是电加热器中的关键功能之一,它利用温度传感器来实时监测加热环境的温度,并通过反馈控制机制,保持预设温度或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自动调节加热功率。自动温控不仅提高了加热效率,还能够有效防止过热,增强使用安全。 三、技术原理与关键部件 1. 加热元件:电加热器的核心部件之一是加热元件,常见的类型有电阻丝、电热膜等。通过电流通过加热元件时产生的焦耳热效应实现加热功能。 2. 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负责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热敏电阻等。 3. 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自动温控系统的大脑,它接收来自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设定的温度参数计算出加热元件的功率输出。 四、设计创新与发展趋势 1. 智能化:未来电加热器的设计将更加注重智能化,通过加入Wi-Fi或蓝牙模块,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联动,进一步提升用户便利性。 2. 节能环保:随着节能减排意识的增强,电加热器的设计将更加注重能效比的提高,采用更加高效的加热技术和材料,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行成本。 3. 安全性能:随着安全标准的不断提高,未来的电加热器将配备更多安全保护措施,例如自动断电、过热保护、防爆泄压等。 五、相关应用行业标准与认证 电加热器作为涉及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设备,必须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认证,如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UL美国保险商实验室认证等。制造商需在产品上明确标注认证信息,以确保产品安全性。 六、结语 在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电加热器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节能环保和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具有触摸感应装置的可自动温控电加热器,不仅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便利性,还通过先进的温控系统确保了加热过程的高效与安全,成为现代设备装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recommend-type

管理建模和仿真的文件

管理Boualem Benatallah引用此版本:布阿利姆·贝纳塔拉。管理建模和仿真。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1996年。法语。NNT:电话:00345357HAL ID:电话:00345357https://theses.hal.science/tel-003453572008年12月9日提交HAL是一个多学科的开放存取档案馆,用于存放和传播科学研究论文,无论它们是否被公开。论文可以来自法国或国外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来自公共或私人研究中心。L’archive ouverte pluridisciplinaire
recommend-type

Python内置模块国际化与本地化:打造多语言友好型builtins应用

![Python内置模块国际化与本地化:打造多语言友好型builtins应用](https://img-blog.csdnimg.cn/952723f157c148449d041f24bd31e0c3.png) # 1. Python内置模块概述与国际化基础 ## 1.1 Python语言与国际化需求 Python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Web开发、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编程语言,具有良好的跨平台性和强大的标准库支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开发者们面临着将软件应用翻译成多种语言的需求,以满足不同地区用户的需求,这就是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通常缩写为i18n)的重要性所
recommend-type

sort从大到小排序c++

在C++中,如果你想对容器(如`vector`, `array`, 或者`deque`等)进行元素的降序(即从大到小)排序,你可以使用标准库中的`std::sort`函数配合自定义的比较函数。`std::sort`默认是升序排序,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一个比较函数来改变排序顺序。 这里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有一个整数向量,并希望按照降序排列: ```cpp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vector> bool compare(const int& a, const int& b) { return a > b; // 使用大于运算符来进行降序排序 }
recommend-type

社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毕业设计实现

资源摘要信息:"社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设计实现" 在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针对特定社区提供的物流信息服务,是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城市配送需求的提升而得到迅速发展的重要领域。本毕业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社区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针对社区居民提供了一系列便捷的物流服务,同时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和开发框架,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以下是对该毕业设计实现中的关键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系统需求与功能设计: - 用户下单与快递公司配送选择:该系统允许社区居民通过平台提交订单,选择合适的快递公司进行配送服务。这一功能的实现涉及到用户界面设计、订单处理逻辑、以及与快递公司接口对接。 - 管理员功能:系统为管理员提供了管理快递公司、快递员和订单等信息的功能。这通常需要实现后台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录入、信息编辑、查询统计等功能。 - 快递员配送管理:快递员可以通过系统接收配送任务,并在配送过程中实时更新配送状态。这要求系统具备任务分配、状态跟踪和通信模块。 - 订单状态查询:居民可以通过系统随时查看订单的实时状态和配送详情。这一功能依赖于系统中准确的订单状态管理和用户友好的前端展示。 2. 系统架构与技术选型: - 前后端分离架构:当前流行的前后端分离设计模式被采纳,其优势在于前后端工作可以并行进行,提高开发效率,且在后期维护和更新时更加灵活。 - Vue.js框架:前端使用Vue.js框架进行开发,利用其组件化和数据驱动的特点来构建用户界面,提升用户体验。 - Spring Boot框架:后端则采用了Spring Boot,作为Java应用的开发框架,它简化了企业级应用的配置和开发流程。 - MySQL数据库:系统中所有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均依赖于MySQL数据库,因其稳定性和高效性,是构建中小规模应用的常见选择。 - RESTful API设计:系统间通信采用RESTful API方式,确保了服务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同时也便于前端和第三方应用的接入。 3. 实施计划和时间分配: - 设计和需求分析:在项目初期,需进行周密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确保系统功能与社区居民和快递公司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 系统架构设计:在需求明确之后,进行系统架构的设计工作,包括技术选型、数据流设计、接口定义等。 - 前端开发:前端开发阶段将利用Vue.js进行界面和交互逻辑的实现,包括居民端和管理端的界面设计。 - 后端开发:后端开发者将基于Spring Boot框架搭建系统后端,包括数据库设计、业务逻辑处理、API接口开发等。 4. 结论: 本毕业设计基于社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不仅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程项目,而且满足了现代社区物流服务的需求,为社区居民和快递公司提供了便利。通过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设计,系统具有更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便于未来功能的迭代和性能优化。 总结来看,该毕业设计项目综合运用了现代IT技术,特别是在Web开发领域广泛使用的技术栈,为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案。通过系统化的实施计划,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