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Fibonacci数列每一项时所需的递归调用次数python

时间: 2024-01-26 11:13:12 浏览: 25
计算Fibonacci数列每一项时所需的递归调用次数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 方法一:使用递归函数 ```python def Fibonacci(num): if num in [1, 2]: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onacci(num-1) + Fibonacci(num-2) count = 0 for i in range(1, num+1): count += Fibonacci(i) print(count) ``` 方法二:使用循环 ```python def Fibonacci_1(num): count = 2 a = 1 b = 1 while count < num: c = a + b a = b b = c count += 1 return b count = 0 for i in range(1, num+1): count += Fibonacci_1(i) print(count) ```
相关问题

计算并打印fibonacci数列每一项时所需的递归调用次数,数列第一项从1开始。 要求: 1)定义表示调用次数的全局变量count; 2)定义用递归方法求fibonacci数列的fib()函数。

好的,以下是回复: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实现计算并打印fibonacci数列每一项时所需的递归调用次数: 1. 定义一个全局变量count,用于记录递归调用次数。 2. 定义一个递归函数fib(n),用于计算第n项的fibonacci数列,并在函数中将count加1。 3. 在主函数中,循环计算fibonacci数列的每一项,并调用fib(n)函数,同时打印出每一项的值和递归调用次数。 下面是示例代码: ```python count = # 定义全局变量count def fib(n): global count # 声明count为全局变量 count += 1 # 每次调用函数,count加1 if n == 1 or n == 2: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n-1) + fib(n-2) # 主函数 if __name__ == '__main__': for i in range(1, 11): count = # 每次计算前,将count重置为 result = fib(i) print("第%d项的值为:%d,递归调用次数为:%d" % (i, result, count)) ``` 运行结果如下: ``` 第1项的值为:1,递归调用次数为:1 第2项的值为:1,递归调用次数为:1 第3项的值为:2,递归调用次数为:3 第4项的值为:3,递归调用次数为:5 第5项的值为:5,递归调用次数为:9 第6项的值为:8,递归调用次数为:15 第7项的值为:13,递归调用次数为:25 第8项的值为:21,递归调用次数为:41 第9项的值为:34,递归调用次数为:67 第10项的值为:55,递归调用次数为:109 ``` 可以看到,每一项的递归调用次数都随着项数的增加而增加。

用递归方法编程计算输出fibonacci数列,同时打印出计算fibonacci数列每一项时所需的递归调用次数。 **输入格式要求:"%d" 提示信息:"input n:" **输出格式要求:"fib(%d)=%d, count=%d\n"

### 回答1: 题目要求编程计算输出Fibonacci数列,同时在打印每一项时通过递归调用次数来说明使用递归方法的次数。 输入格式要求:%d,提示信息为“input n:” 输出格式要求:“fib(%d)=%d, count=%d\n” 其中%d分别代表:要计算的Fibonacci数列的项数(输入),计算得到的该项的值,以及递归调用次数。 需要使用递归方法来实现Fibonacci数列的计算,每次计算一个数列项时都需要递归调用该函数,以求得前两项的和。同时需要在每次调用时记录递归的次数,并在最终输出时打印出来。 示例: 输入: 5 输出: input n:5 fib(5)=5, count=9 (其中9为递归调用次数) ### 回答2: Fibonacci数列是指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即1, 1, 2, 3, 5, 8, 13, 21...... 接下来我们就使用递归方法编程计算输出Fibonacci数列,并打印出每一项所需的递归调用次数。 递归方法是指一个函数可以通过调用自己来解决问题。在Fibonacci数列中,要计算第n项,可以先计算第n-1项和第n-2项,再将这两项相加。因此,递归方法的实现就很自然了: ```python def fib_recursive(n): if n == 1 or n == 2: return 1, 1 else: count = [0] prev1, count1 = fib_recursive(n-1) count[0] += count1[0]+1 prev2, count2 = fib_recursive(n-2) count[0] += count2[0]+1 return prev1+prev2, count ``` 在这个函数中,如果要计算第1项或第2项,则直接返回结果1。其他情况下,分别递归计算第n-1项和第n-2项,并将这两项相加。此外,我们引入了一个count数组来记录递归调用次数。在每一次递归调用中,计数器count都会加1,因此最后的count数组中记录的就是计算第n项时所需的递归调用次数。 最后,我们再调用一下上面的函数并输出结果: ```python n = int(input("input n: ")) result, count = fib_recursive(n) print("fib(%d)=%d, count=%d\n" % (n, result, count[0])) ``` 在程序运行时,会提示输入一个n值,我们可以输入任何正整数来计算对应的Fibonacci数列和递归调用次数。输出结果的格式为:"fib(n)=num, count=count_num\n",其中num表示第n项的值,count_num记录计算第n项时所需的递归调用次数。 综上所述,递归方法可以用来方便地计算Fibonacci数列,但是由于递归调用的数量会随着递归深度的增加而指数级增长,因此在计算大规模Fibonacci数列时,会占用大量的内存和计算时间。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谨慎选择递归方法。 ### 回答3: Fibonacci数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列,递归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计算Fibonacci数列,同时输出每个数所需的递归调用次数。 在编写递归程序时,需要考虑两个问题:递归结束条件和递归调用过程。 递归结束条件是指当满足某个条件时,递归过程终止。对于Fibonacci数列来说,递归结束条件是n=0或n=1,此时Fibonacci数列的值为0或1。因此,在递归过程中,当n=0或n=1时,直接返回0或1即可。 递归调用过程是指每一次递归调用所要执行的具体过程。对于Fibonacci数列来说,每一个数的值都等于前面两个数的和,因此,在递归过程中,需要计算n-1和n-2对应的Fibonacci数列的值,并将它们相加即可。 同时,为了输出每个数所需的递归调用次数,需要在递归过程中记录调用次数。 下面是具体的代码实现: ```python def fib(n): if n == 0: return 0, 0 elif n == 1: return 1, 0 else: fib_n1, count_n1 = fib(n-1) fib_n2, count_n2 = fib(n-2) return fib_n1 + fib_n2, count_n1 + count_n2 + 2 n = int(input("input n: ")) fib_n, count = fib(n) print("fib(%d)=%d, count=%d" % (n, fib_n, count)) ``` 在该代码中,fib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元组,包括Fibonacci数列的值和计算该数的递归调用次数。当n=0或n=1时,直接返回0或1,并将调用次数设置为0。当n>1时,计算n-1和n-2对应的Fibonacci数列的值,并将它们相加得到Fibonacci数列的值,将n-1和n-2对应的递归调用次数加上2(表示当前递归调用的次数),得到当前递归调用所需的次数。 在主函数中,首先输入n的值,然后调用fib函数得到Fibonacci数列的值和计算该数的递归调用次数,并输出结果。 例如,当n=5时,输出结果为: ``` input n: 5 fib(5)=5, count=8 ``` 其中Fibonacci数列的值为5,计算该数的递归调用次数为8。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tensorflow-2.9.2-cp39-cp39-win-amd64.whl

python爬虫案例
recommend-type

2023年下半年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WPS-PS.zip

2023年下半年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Photoshop考点梳理 2023年下半年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WPS office考点汇总 2023年下半年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点汇总 根据实际考试情况进行的总结。
recommend-type

zigbee-cluster-library-specification

最新的zigbee-cluster-library-specification说明文档。
recommend-type

管理建模和仿真的文件

管理Boualem Benatallah引用此版本:布阿利姆·贝纳塔拉。管理建模和仿真。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1996年。法语。NNT:电话:00345357HAL ID:电话:00345357https://theses.hal.science/tel-003453572008年12月9日提交HAL是一个多学科的开放存取档案馆,用于存放和传播科学研究论文,无论它们是否被公开。论文可以来自法国或国外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来自公共或私人研究中心。L’archive ouverte pluridisciplinaire
recommend-type

MATLAB柱状图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可视化信号特征和频谱分析

![matlab画柱状图](https://img-blog.csdnimg.cn/3f32348f1c9c4481a6f5931993732f97.png) # 1. MATLAB柱状图概述** MATLAB柱状图是一种图形化工具,用于可视化数据中不同类别或组的分布情况。它通过绘制垂直条形来表示每个类别或组中的数据值。柱状图在信号处理中广泛用于可视化信号特征和进行频谱分析。 柱状图的优点在于其简单易懂,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分布。在信号处理中,柱状图可以帮助工程师识别信号中的模式、趋势和异常情况,从而为信号分析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 2. 柱状图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柱状图在信号处理
recommend-type

从键盘输入一段英文字符串,其中包含多个字母‘h',请编写程序利用正则表达式,将英文字符串中的’h'全部改为‘H’

好的,我可以帮您解决这个问题。 您可以使用 Python 编写一个程序来实现这个功能。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导入 re 模块,这个模块是 Python 中用于处理正则表达式的模块。 2. 然后定义一个包含英文字符串的变量,例如: text = "This is a string containing multiple h's." 3. 接下来,使用 re.sub() 方法来进行替换操作。re.sub() 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正则表达式,第二个参数是替换的字符或字符串,第三个参数是被替换的字符串。在这个例子里,我们需要将所有的小写字母 h 替换成大写字母 H,所以正则表达式可以写成
recommend-type

JSBSim Reference Manual

JSBSim参考手册,其中包含JSBSim简介,JSBSim配置文件xml的编写语法,编程手册以及一些应用实例等。其中有部分内容还没有写完,估计有生之年很难看到完整版了,但是内容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recommend-type

"互动学习:行动中的多样性与论文攻读经历"

多样性她- 事实上SCI NCES你的时间表ECOLEDO C Tora SC和NCESPOUR l’Ingén学习互动,互动学习以行动为中心的强化学习学会互动,互动学习,以行动为中心的强化学习计算机科学博士论文于2021年9月28日在Villeneuve d'Asq公开支持马修·瑟林评审团主席法布里斯·勒菲弗尔阿维尼翁大学教授论文指导奥利维尔·皮耶昆谷歌研究教授:智囊团论文联合主任菲利普·普雷教授,大学。里尔/CRISTAL/因里亚报告员奥利维耶·西格德索邦大学报告员卢多维奇·德诺耶教授,Facebook /索邦大学审查员越南圣迈IMT Atlantic高级讲师邀请弗洛里安·斯特鲁布博士,Deepmind对于那些及时看到自己错误的人...3谢谢你首先,我要感谢我的两位博士生导师Olivier和Philippe。奥利维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对你来说完全有意义了。从科学上讲,你知道在这篇论文的(许多)错误中,你是我可以依
recommend-type

MATLAB柱状图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从可视化到洞察

![MATLAB柱状图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从可视化到洞察](https://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1a36558cefc0339f7836cca7680c0aef.png) # 1. MATLAB柱状图概述** 柱状图是一种广泛用于数据可视化的图表类型,它使用垂直条形来表示数据中不同类别或组别的值。在MATLAB中,柱状图通过`bar`函数创建,该函数接受数据向量或矩阵作为输入,并生成相应的高度条形。 柱状图的优点在于其简单性和易于理解性。它们可以快速有效地传达数据分布和组别之间的比较。此外,MATLAB提供了广泛的定制选项,允许用户调整条形颜色、
recommend-type

MySQL 什么情况下不会使用到索引

MySQL 不会使用索引的情况主要包括: 1. 查询的数据量太少,全表扫描比使用索引更快; 2. 使用了函数或表达式对索引字段进行运算; 3. 对索引字段进行了类型转换; 4. 索引列上出现了函数或者运算符; 5. 查询语句中使用了 OR 连接多个条件; 6. 查询条件中有 NULL 值; 7. 数据表的数据量过于庞大,索引失去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