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为什么用mydata$CMM_15 <- dplyr::recode(mydata$CMM_15,“TRUE”=“1”,“FALSE”=“0”)重新赋值后,FALSE=9844,0=8187,数量不一样了怎么解决
时间: 2024-09-15 13:13:21 浏览: 93
在R语言中,`dplyr::recode()`函数通常用于将一个变量的值替换为新的值。在你的例子中,看起来原始的`TRUE`和`FALSE`被分别映射到了`"1"`和`"0"`,但是在之后的操作中,`FALSE`被错误地赋值成了`9844`,`0`变成了`8187`,这说明你在重新赋值时使用了错误的对应规则。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 错误的编码:你可能在输入`FALSE`和`0`的新值时直接输入了数值而非对应的字符形式。
2. 数据类型问题:如果`CMM_15`原本就是整数类型并且你在重新赋值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那么`FALSE`和`0`会被自动转换为相应的数值。
3. 数据清洗错误:在数据预处理过程中可能误操作导致了值的改变。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检查以下几个步骤:
1. 确认新值是否按照预期输入,即`FALSE`应为字符形式`"FALSE"`,`0`也应为字符形式`"0"`。
2. 使用`str()`函数检查`CMM_15`的当前数据类型,如果是数值类型,需要先将其转换回字符再进行重新编码。
3. 检查之前的数据处理历史,确认没有其他可能导致值更改的操作。
修复后的代码示例:
```R
# 检查并确保新值为字符
new_values <- list(TRUE = "1", FALSE = "0")
# 将CMM_15转换为字符类型,然后再进行recode
mydata$CMM_15_corrected <- as.character(mydata$CMM_15)
mydata$CMM_15 <- dplyr::recode(mydata$CMM_15_corrected, new_values)
# 或者,如果CMM_15本来就是字符,可以直接用下面的代码
mydata$CMM_15 <- dplyr::recode(mydata$CMM_15, TRUE = "1", FALSE = "0")
# 再次检查数据,确保数量正确
table(mydata$CMM_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