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dp[k][i1][i2];

时间: 2024-06-02 10:05:57 浏览: 26
&x = dp[k][i1][i2]; 这是一个指针引用的语法,表示取 dp[k][i1][i2] 的地址并将其赋值给 x。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变量 x 和 dp[k][i1][i2] 指向同一块内存地址,即它们是同一个变量的两个名字。这样在对 x 进行修改时,dp[k][i1][i2] 的值也会同时改变。这种指针引用的方式常常用在动态规划等需要大量数组操作的算法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数组访问操作,提高程序效率。
相关问题

for(int i = 1; i <= len; i++) { for(int j = 0; j < 10; j++) { for(int k = 0; k < 10; k++) { if(j != 4 && (j != 6 || k != 2)) dp[i][j] += dp[i - 1][k]; } } } 上面这段代码和下面这段代码为什么不等价呢,第一段代码如何修改才能和第二段代码等价呢: for(int i = 1; i <= len; i++) { for(int j = 0; j < 10; j++) { for(int k = 0; k < 10; k++) { if(j == 4) continue; // 排除数字 4 else if(j == 6 && k == 2) continue; // 排除62 dp[i][j] += dp[i - 1][k]; } } }

这两段代码的区别在于条件判断的逻辑。 第一段代码中,我们使用了逻辑运算符来判断条件。具体来说,我们判断 j 是否不等于 4,并且判断 j 是否不等于 6 或者 k 是否不等于 2。只有当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会执行 dp[i][j] += dp[i - 1][k] 的操作。 第二段代码中,我们使用了连续的条件判断语句。首先,我们判断 j 是否等于 4,如果是,则跳过本次循环,继续下一次循环。否则,我们继续判断 j 是否等于 6 并且 k 是否等于 2,如果是,则也跳过本次循环,继续下一次循环。在没有跳过的情况下,才会执行 dp[i][j] += dp[i - 1][k] 的操作。 为了使第一段代码和第二段代码等价,可以对第一段代码进行修改如下: ```cpp for(int i = 1; i <= len; i++) { for(int j = 0; j < 10; j++) { for(int k = 0; k < 10; k++) { if(j == 4 || (j == 6 && k == 2)) continue; dp[i][j] += dp[i - 1][k]; } } } ``` 通过将条件判断的逻辑取反,将 `!=` 改为 `==`,再使用 `continue` 来跳过不满足条件的情况,即可使第一段代码和第二段代码等价。

这一段代码为什么不能求解出[0~n不包含4的数的个数呢: int dfs(int len, bool ismax) { // ismax为数位上界变量 if(len == 0) return 1; if(!ismax && dp[len] != -1) return dp[len]; int ans = 0, maxx = ismax ? digit[len] : 9; for(int i = 0; i <= len; i++) { if(i == 4) continue; //if(pre == 6 && i == 2) continue; ans += dfs(len - 1, ismax && i == maxx); } if(!ismax) dp[len] = ans; return ans; }

这段代码是一个递归函数 `dfs`,用于计算不包含数字 4 的数的个数。 代码中的 `dfs` 函数接受两个参数:`len` 表示当前数位的位置,`ismax` 表示当前数位是否达到上界。 首先,递归终止条件是当 `len` 等于 0 时,表示已经处理完所有数位,可以返回 1。 然后,在递归过程中,首先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已经计算过的结果。如果 `ismax` 为假且 `dp[len]` 不等于 -1,则说明之前已经计算过当前数位的结果,可以直接返回结果。 接下来,定义变量 `ans` 用于记录满足条件的数字个数,以及变量 `maxx` 表示当前数位的上界。如果 `ismax` 为真,则 `maxx` 等于当前数位 `digit[len]`,否则 `maxx` 等于 9。 然后,使用循环从 0 到 `len` 遍历所有可能的取值 `i`。在每次循环中,判断如果 `i` 等于 4,则跳过当前循环,排除数字 4。然后,递归调用 `dfs` 函数,传入 `len - 1` 和 `ismax && i == maxx` 作为参数,并将返回的结果累加到 `ans` 中。 最后,如果 `ismax` 为假,则将结果 `ans` 存入 `dp[len]`,以备之后的计算使用,并返回 `ans`。 这段代码通过递归的方式,不断地将问题规模缩小,直到达到终止条件。在每一层递归中,通过判断条件来决定是否进一步递归,并将结果累加到最终的答案中。在需要时,利用 `dp` 数组保存已经计算过的结果,以避免重复计算,提高效率。 要计算 [0~n) 区间内不包含数字 4 的数的个数,可以调用 `dfs(n, true)`。其中,`n` 是区间的上界,`true` 表示达到上界。 注意,这段代码中有一处注释掉的判断语句 `//if(pre == 6 && i == 2) continue;`。如果需要排除以 62 开头的数字,可以取消注释该语句,并在每次递归调用 `dfs` 时传入 `i` 作为前一位数字的参数。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A2DP音频过程总结.docx

"蓝牙协议中的A2DP音频过程总结" A2DP(Advanced Audio Distribution Profile)是一种蓝牙协议,用于在蓝牙设备之间传输音频数据。A2DP协议中的SBC编码是蓝牙协议中的一种音频编码方法,用于将音频数据压缩成二进制...
recommend-type

Avatar_Utils-1.0.6-py3-none-any.whl.zip

Avatar_Utils-1.0.6-py3-none-any.whl.zip
recommend-type

“人力资源+大数据+薪酬报告+涨薪调薪”

人力资源+大数据+薪酬报告+涨薪调薪,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什么样的薪酬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调薪申请报告,欢迎大家分享。相信老板看到这样的报告,一定会考虑涨薪的哦。
recommend-type

2024-2030全球及中国聚硅氮烷行业研究及十五五规划分析报告 Sample-yb.pdf

QYResearch是全球知名的大型咨询公司,行业涵盖各高科技行业产业链细分市场,横跨如半导体产业链(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制造、封测、分立器件、传感器、光电器件)、光伏产业链(设备、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辅料支架、逆变器、电站终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动力电池及材料、电驱电控、汽车半导体/电子、整车、充电桩)、通信产业链(通信系统设备、终端设备、电子元器件、射频前端、光模块、4G/5G/6G、宽带、IoT、数字经济、AI)、先进材料产业链(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等)、机械制造产业链(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电气机械、3C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激光、工控、无人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农业等。
recommend-type

用于目标检测的一个GUI程序界面.zip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recommend-type

多模态联合稀疏表示在视频目标跟踪中的应用

"该资源是一篇关于多模态联合稀疏表示在视频目标跟踪中的应用的学术论文,由段喜萍、刘家锋和唐降龙撰写,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文章探讨了在复杂场景下,如何利用多模态特征提高目标跟踪的精度,提出了联合稀疏表示的方法,并在粒子滤波框架下进行了实现。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方法相比于单模态和多模态独立稀疏表示的跟踪算法,具有更高的精度。"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视频目标跟踪是一项关键任务,尤其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如何准确地定位并追踪目标是一项挑战。传统的单模态特征,如颜色、纹理或形状,可能不足以区分目标与背景,导致跟踪性能下降。针对这一问题,该论文提出了基于多模态联合稀疏表示的跟踪策略。 联合稀疏表示是一种将不同模态的特征融合在一起,以增强表示的稳定性和鲁棒性的方式。在该方法中,作者考虑到了分别对每种模态进行稀疏表示可能导致的不稳定性,以及不同模态之间的相关性。他们采用粒子滤波框架来实施这一策略,粒子滤波是一种递归的贝叶斯方法,适用于非线性、非高斯状态估计问题。 在跟踪过程中,每个粒子代表一种可能的目标状态,其多模态特征被联合稀疏表示,以促使所有模态特征产生相似的稀疏模式。通过计算粒子的各模态重建误差,可以评估每个粒子的观察概率。最终,选择观察概率最大的粒子作为当前目标状态的估计。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不仅结合了多模态信息,还利用稀疏表示提高了特征区分度,从而提高了跟踪精度。 实验部分对比了基于本文方法与其他基于单模态和多模态独立稀疏表示的跟踪算法,结果证实了本文方法在精度上的优越性。这表明,多模态联合稀疏表示在处理复杂场景的目标跟踪时,能有效提升跟踪效果,对于未来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涉及的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目标跟踪、粒子滤波和稀疏表示,这些都是视频分析和模式识别领域的核心概念。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可以进一步优化目标检测和跟踪算法,适应更广泛的环境和应用场景。
recommend-type

管理建模和仿真的文件

管理Boualem Benatallah引用此版本:布阿利姆·贝纳塔拉。管理建模和仿真。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1996年。法语。NNT:电话:00345357HAL ID:电话:00345357https://theses.hal.science/tel-003453572008年12月9日提交HAL是一个多学科的开放存取档案馆,用于存放和传播科学研究论文,无论它们是否被公开。论文可以来自法国或国外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来自公共或私人研究中心。L’archive ouverte pluridisciplinaire
recommend-type

文本摘要革命:神经网络如何简化新闻制作流程

![文本摘要革命:神经网络如何简化新闻制作流程](https://img-blog.csdnimg.cn/6d65ed8c20584c908173dd8132bb2ffe.png) # 1. 文本摘要与新闻制作的交汇点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自动化新闻生成已成为可能,尤其在文本摘要领域,它将新闻制作的效率和精准度推向了新的高度。文本摘要作为信息提取和内容压缩的重要手段,对于新闻制作来说,其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快速提炼新闻要点,而且能够辅助新闻编辑进行内容筛选,减轻人力负担。通过深入分析文本摘要与新闻制作的交汇点,本章将从文本摘要的基础概念出发,进一步探讨它在新闻制作中的具体应用和优化策
recommend-type

日本南开海槽砂质沉积物粒径级配曲线

日本南开海槽是位于日本海的一个地质构造,其砂质沉积物的粒径级配曲线是用来描述该区域砂质沉积物中不同粒径颗粒的相对含量。粒径级配曲线通常是通过粒度分析得到的,它能反映出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 在绘制粒径级配曲线时,横坐标一般表示颗粒的粒径大小,纵坐标表示小于或等于某一粒径的颗粒的累计百分比。通过这样的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沉积物的粒度分布情况。粒径级配曲线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海洋学家了解沉积环境的变化,比如水动力条件、沉积物来源和搬运过程等。 通常,粒径级配曲线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如均匀分布、正偏态、负偏态等。这些不同的曲线形状反映了沉积物的不同沉积环境和动力学特征。在南开海槽等深海环境中,沉积
recommend-type

Kubernetes资源管控与Gardener开源软件实践解析

"Kubernetes资源管控心得与Gardener开源软件资料下载.pdf" 在云计算领域,Kubernetes已经成为管理容器化应用程序的事实标准。然而,随着集群规模的扩大,资源管控变得日益复杂,这正是卢震宇,一位拥有丰富经验的SAP云平台软件开发经理,分享的主题。他强调了在Kubernetes环境中进行资源管控的心得体会,并介绍了Gardener这一开源项目,旨在解决云原生应用管理中的挑战。 在管理云原生应用时,企业面临诸多问题。首先,保持Kubernetes集群的更新和安全补丁安装是基础但至关重要的任务,这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次,节点操作系统维护同样不可忽视,确保所有组件都能正常运行。再者,多云策略对于贴近客户、提供灵活部署选项至关重要。此外,根据负载自动扩展能力是现代云基础设施的必备功能,能够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后,遵循安全最佳实践,防止潜在的安全威胁,是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关键。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Gardener项目应运而生。Gardener是一个基于Kubernetes构建的服务,它遵循“用Kubernetes管理一切”的原则,扩展了Kubernetes API服务器的功能,使得管理数千个企业级Kubernetes集群变得可能。通过Gardener,可以实现自动化升级、安全管理和跨云操作,大大减轻了Day2操作的复杂性。 Gardener的核心特性包括: 1. 自动化运维:Gardener能够自动化处理集群的生命周期管理,如创建、扩展、更新和删除。 2. 集群一致性:确保所有集群都遵循统一的标准和最佳实践,无论它们位于哪个云提供商之上。 3. 弹性伸缩:根据工作负载自动调整集群规模,以优化资源利用率。 4. 跨云支持:支持多云策略,帮助企业灵活地在不同云环境之间迁移。 5. 安全性:内置安全机制,确保集群及其应用程序的安全运行。 通过学习卢震宇分享的资料和深入理解Gardener项目,IT专业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Kubernetes资源管控的挑战,提升云原生应用的运营效率和可靠性。Gardener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种方法论,它推动了Kubernetes在大规模企业环境中的落地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