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表平均查找长度,查找失败情况下的计算方式及代码示例
时间: 2024-12-23 12:08:57 浏览: 101
哈希表(也称为散列表)的平均查找长度通常取决于哈希函数的质量以及装载因子(元素数量除以桶的数量)。理想情况下,如果哈希函数均匀分布元素,平均查找长度接近于常数O(1),表示无论表有多大,查找操作都可以非常快。
当查找失败(即发生冲突,因为两个不同的键映射到同一个哈希地址),常见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开放寻址法(Open Addressing):通过一定的探测序列,如线性探测、二次探测等,在哈希表内找到下一个空位置存储数据,查找时同样按照探测序列查找目标值。
2. 链地址法(Chaining):每个桶不是一个直接存储元素的位置,而是一个链表,所有哈希到该桶的数据都存储在链表上,查找时沿着链表逐个比较。
以下是使用链地址法的一个简单Python代码示例:
```python
class HashTable:
def __init__(self, size):
self.size = size
self.table = [[] for _ in range(size)] # 初始化一个大小为size的列表列表
def hash_function(self, key):
return len(key) % self.size # 假设key的长度作为哈希值
def insert(self, key, value):
index = self.hash_function(key)
for pair in self.table[index]: # 如果键已存在,更新值;否则添加新键值对
if pair[0] == key:
pair[1] = value
break
else:
self.table[index].append([key, value]) # 插入新节点
def search(self, key):
index = self.hash_function(key)
for pair in self.table[index]:
if pair[0] == key:
return pair[1]
return None # 查找失败返回None
# 示例
ht = HashTable(5)
ht.insert("apple", 1)
print(ht.search("apple")) # 输出:1
```
在这个例子中,`search`方法会先计算哈希值,然后检查对应桶的链表是否包含目标键,如果存在则返回对应的值,否则返回`None`。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