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array([],dtype=np.int64)
时间: 2023-11-20 12:03:24 浏览: 274
这行代码创建了一个空的一维数组,数据类型为64位整数(int64)。你可以向其中添加元素,比如: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arr = np.array([], dtype=np.int64)
arr = np.append(arr, 1)
arr = np.append(arr, 2)
arr = np.append(arr, 3)
print(arr) # 输出 [1 2 3]
```
相关问题
class PPOMemory: def __init__(self, batch_size): self.states = [] self.probs = [] self.vals = [] self.actions = [] self.rewards = [] self.dones = [] self.batch_size = batch_size def sample(self): batch_step = np.arange(0, len(self.states), self.batch_size) indices = np.arange(len(self.states), dtype=np.int64) np.random.shuffle(indices) batches = [indices[i:i+self.batch_size] for i in batch_step] return np.array(self.states),np.array(self.actions),np.array(self.probs),\ np.array(self.vals),np.array(self.rewards),np.array(self.dones),batches def push(self, state, action, probs, vals, reward, done): self.states.append(state) self.actions.append(action) self.probs.append(probs) self.vals.append(vals) self.rewards.append(reward) self.dones.append(done) def clear(self): self.states = [] self.probs = [] self.actions = [] self.rewards = [] self.dones = [] self.vals = []
这段代码是一个 PPO 算法中的经验回放(experience replay)类,用于存储和采样交互数据。具体来说,这个类有以下几个成员函数:
1. 构造函数 __init__:初始化经验回放缓存的大小 batch_size,并创建空的列表来存储状态、动作、概率、价值、奖励和完成标志等信息。
2. 采样函数 sample:将经验回放缓存中的数据按照 batch_size 分成若干个 batch,然后随机打乱数据索引,最后返回一个包含所有 batch 的列表。每个 batch 包含一个状态状态列表、一个动作列表、一个概率列表、一个价值列表、一个奖励列表和一个完成标志列表。
3. 存储函数 push:将交互数据(即一个状态 state、一个动作 action、一个概率 probs、一个价值 vals、一个奖励 reward 和一个完成标志 done)存储到经验回放缓存中。
4. 清空函数 clear:清空经验回放缓存,以便下一次使用。
整个经验回放类的作用是存储和采样交互数据,以便训练 PPO 算法时能够从多个交互轮次中有效地学习。其中,采样函数 sample 会将数据随机打乱,以避免过于相关的数据干扰训练。
请解释以下代码: data = np.loadtxt('data/{}.txt'.format(dataset)) n, _ = data.shape idx = np.array([i for i in range(n)], dtype=np.int32) idx_map = {j: i for i, j in enumerate(idx)} edges_unordered = np.genfromtxt(path, dtype=np.int32) edges = np.array(list(map(idx_map.get, edges_unordered.flatten())), dtype=np.int32).reshape(edges_unordered.shape) adj = sp.coo_matrix((np.ones(edges.shape[0]), (edges[:, 0], edges[:, 1])), shape=(n, n), dtype=np.float32)
这段代码用于读取一个文本文件,并生成一个稀疏矩阵,表示一个无向图的邻接矩阵。
具体解释如下:
1. `data = np.loadtxt('data/{}.txt'.format(dataset))`:读取文件,文件路径由变量`dataset`指定,将文件中的数据加载到一个 NumPy 数组 `data` 中。
2. `n, _ = data.shape`:获取 `data` 数组的形状,`n` 为数组的行数,表示节点的数量。
3. `idx = np.array([i for i in range(n)], dtype=np.int32)`:生成一个长度为 `n` 的一维数组 `idx`,其中每个元素代表一个节点的编号。
4. `idx_map = {j: i for i, j in enumerate(idx)}`:生成一个字典 `idx_map`,用于将节点编号映射为数组 `data` 中的行索引。
5. `edges_unordered = np.genfromtxt(path, dtype=np.int32)`:从文件中读取边的数据,将数据加载到一个 NumPy 数组 `edges_unordered` 中,每行代表一条边,每列为边的两个端点的节点编号。
6. `edges = np.array(list(map(idx_map.get, edges_unordered.flatten())), dtype=np.int32).reshape(edges_unordered.shape)`:将边的节点编号转换为数组 `data` 中的行索引,生成一个二维数组 `edges`,每行代表一条边,每列为边的两个端点的行索引。
7. `adj = sp.coo_matrix((np.ones(edges.shape[0]), (edges[:, 0], edges[:, 1])), shape=(n, n), dtype=np.float32)`:生成一个稀疏矩阵 `adj`,其中每个元素表示两个节点之间是否有边,如果有边则为 1,否则为 0。这里使用了 SciPy 中的 `coo_matrix` 函数,第一个参数是一个元组,表示每个非零元素的值和对应的行、列索引,第二个参数表示矩阵的形状,第三个参数表示数据类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