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tance=(data-repmat(cluster(i,:),m,1)).^2;
时间: 2024-06-04 16:08:34 浏览: 155
这段代码是计算数据矩阵data中每个样本点与聚类中心cluster(i,:)的欧式距离的平方,其中m为数据矩阵data的行数(样本数)。具体来说,repmat(cluster(i,:),m,1)是将聚类中心cluster(i,:)复制成m行,然后与data做差,得到一个m行n列的矩阵,每行表示一个样本点与聚类中心的差值,再对每个差值的元素平方,最后得到一个m行n列的矩阵,每行表示一个样本点与聚类中心的欧式距离的平方。
相关问题
CPT3 = zeros([1,21^7],'single'); A = reshape(1:21^6,21,21,21,21,21); A = reshape(A,[],1); p3 = repmat(1:21,1,21^5); p4 = repmat(1:21^2,1,21^3); p5 = repmat(1:21^3,1,21^2); p6 = repmat(1:21^4,1,21); p7 = repmat(1:21^5,1,21); p8 = 1:21^6; A1 = p4 - (p3-1)*21; A2 = p5 - (p4-1)*21; A3 = p6 - (p5-1)*21; A4 = p7 - (p6-1)*21; A5 = p8 - (p7-1)*21; h = min([p3;A1;A2;A3;A4;A5]); CPT3(1,(h-1)*21^6+p8) = 1;
这段代码是在生成一个大小为 $21^6 \times 21^6$ 的 CPT3 表格,其中每一行代表一个可能的输入序列,每一列代表一个可能的输出。具体来说,这个表格用于计算一个长度为 7 的序列,其中每个元素都可以取值为 1 到 21 中的任意一个数。输入序列的前 6 个元素决定了输出序列的前 6 个元素,而输出序列的第 7 个元素则由输入序列的所有元素共同决定。因此,这个表格的大小为 $21^6 \times 21^6$,其中的每个元素都是 0 或 1,表示对应的输入和输出是否匹配。
具体地,代码中首先将一个 5 维的数组 A 转化为一个 1 维的数组,然后生成了 6 个重复序列 p3, p4, p5, p6, p7, p8,分别用于计算输出序列的第 1 到第 6 个元素和所有元素。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矩阵计算,得到了一个大小为 $21^6 \times 21^6$ 的 CPT3 表格。具体地,A1, A2, A3, A4, A5 分别表示输出序列的前 1 到前 5 个元素与输入序列的差,h 取这些差的最小值,然后将相应的位置在 CPT3 中设为 1。最终,CPT3 中的每一行表示一个可能的输入序列,每一列表示一个可能的输出序列,而 1 表示对应的输入和输出匹配,0 表示不匹配。
``` dis=sum((repmat(center,m,1)-data1(:,1:2)).^2,2);```解释一下这句matlab
这段 MATLAB 代码计算了一个矩阵与向量之间的欧氏距离。其中,repmat(center,m,1) 生成了一个大小为 m*2 的矩阵,其中每一行都是 center 向量的复制,m 表示行数,2 表示列数。data1(:,1:2) 是 data1 矩阵的前两列。这两个矩阵相减得到一个大小为 m*2 的矩阵,然后对每一行的两个元素分别平方,再将两个平方项相加,得到一个大小为 m*1 的列向量。最后,使用 sum 函数将这个列向量中的所有元素相加,得到一个标量 dis。
阅读全文